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利用「一带一路」 「港二代」降成本转战柬埔寨开厂

2017-02-21

【文汇网讯】【记者毛丽娟】深圳华明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辉是创业深圳的「港二代」,二十几年前,他的父辈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家眼镜厂,如今这家眼镜厂有1800名员工,由于人工及环保成本上涨,他谋已划在柬埔寨开设一个新厂以转移成本,但6.5万平米的厂房首期投资就需要1个亿。

张锦辉介绍,自己家的家族企业在深圳创业已有二十几年,发展到今天有1800多名员工,按照每名工人每月4000元的工资,一个月单工资支出就需720万,考虑到环保监管标准将越来越严、一套污水处理设备就要几百万元,加上来自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负担越来越重。

困惑:多数企业不知如何落地

2015年,张锦辉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合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资源,开始琢磨在境外设厂,经过多方考察,他最终决定将境外的工厂设在柬埔寨,首期计划招工1200人至1500人。但知易行难,由于对境外市场不了解,张锦辉面临的问题不少,有法律的问题、有文化的问题、有技术工人招工难的问题等等。

张锦辉受访时透露,「一带一路」的蓝图非常好,但大多数走出去的企业不知道如何落地这个概念,尤其是中小企业,他希望深圳政府可以在政府层面和转移生产力的对象国谈判,为走出去的企业多要一些优惠政策;其次是希望有融资机构能够牵头为走出去的企业设计融资方案,他在香港碰到的问题是,想融资时往往被拒绝,对方担心你去的是政局不太稳定的国家创业,怕存在坏账风险。

此外,眼镜行业的设备机器都很大型,由于都属固定资产性质,流动性很差,国内银行往往不愿意发放贷款。张明辉介绍,这种情况下,只能转战香港一些银行寻求资金支持。

棘手:缺熟练技工

张明辉还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缺乏熟练的技术工,这对于单枪匹马赴当地发展的中国制造业是一个很棘手的麻烦。由于柬埔寨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他们需要教会当地的员工操作技术,首批引进12个柬埔寨工人进入深圳接受培训的时候还遇到了不少入境手续上的麻烦。

张明辉称,越来越多的「港二代」不愿意做制造业,自己知道这行辛苦,但不忍抛弃父辈打下的家业,希望最终能够做出更响亮的品牌。如今,他每个月都有一两周在柬埔寨,他希望未来深圳的厂主要加工1万多一副的奢侈品眼镜,走高端路线,而柬埔寨的厂走中低端路线。

责任编辑:朵朵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