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港商外包制造业 觅科创及丝路机遇

2017-02-22

【文汇网讯】(记者毛丽娟)随着全球制造业的重新洗牌,第一代受惠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制造业港商无可避免面临着成本压力的冲击,尽管有撤退的港商,但那些没有放弃中国机会的港商却说:一代有一代的机遇。他们开始抓住中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资本走出去的机会,借助因特网改良商业模式,投资国内外创新项目,将国外的好的资产包卖给国内的基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香港潮州商会会长胡剑江早年在深圳设有珠宝企业,金融危机后,他看到旗下的珠宝产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这几年土地价格高昂,员工对工资及福利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我们都理解,但也大大增加我们的生产经营成本,加上香港珠宝业这几年因社会环境等各种原因,销售额出现大幅下降,一增一减。赚钱很难。」胡剑江说,新形势下,港商都意识到要开拓新的出路。」

转手制造业生产 专注做品牌管理和市场拓展

「困难很多,但机遇和解决方案总是比问题多。」胡剑江对港商在内地发展的机会仍持审慎积极的心态,他认为,虽然港商在一些旧有的行业遇到困难,但如果把国际化的网络用好,借鉴国外先进国家颠复旧有商业模式的经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子,加上港商在融资上的能力和方法,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生意好不好做就靠企业和个人的适应能力和洞察能力。」胡剑江透露:自己公司比较敏感、快速地回应了制造业形势的变化,目前已将制造业转手、交给代工厂去做,管理层的精力则主要放在了品牌管理和国际市场的拓展上。他指,作为一名香港企业家,不希望看到货架上全是国际外资品牌,故希望提高品牌管理、国际分销的能力。

寻觅科创发展带来的商机

除此,胡剑江也发挥全球潮汕商人灵活调配资源的优势,周围聚集了一帮潮汕籍港商在积极参与中国科技创新的机会。他称,潮汕籍港商最大优势是有外侨的助力,无论在项目储备上、专业人才供应、专业服务提供、还是融资支持、上市服务上,都有坚实的后盾,潮汕籍港商本身在哈佛、MIT修得博士学位或更高学位者为数就不少。大家希望争取中国不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落后。

这几年,胡剑江积极在Stanford, UC Berkeley,哈佛、MIT等欧美名校寻找具有前沿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项目投资,将这些项目引入香港、内地,借助香港的融资、服务及产品平台落实其产品的快速生长,设立在香港的MIT香港创新中心可将产品的开发周期从原来的2个月缩短至半个月。

同时,他也考察内地尤其深圳这个科技创新之城的项目,为港商的境外基金寻找好的投资。胡剑江介绍,目前香港潮州商会已与哈佛大学、MIT、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对接开展洽谈、寻找合作机会。

转型升级不盲目 咬紧牙关做好每一个环节

香港经纬集团,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融入国家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先后于1992年成立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港资企业集团——经纬集团有限公司,于1996年再投资设立经纬置地有限公司。集团执行董事陈丹丹受访表示,自己家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产业地产、普惠金融、跨境电商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务遍布内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香港、东盟等地区。目前,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内外各支点上打造一个涵盖电子商务、现代贸易、物流仓储、国际金融的跨境服务平台。

胡剑江所在香港潮州商会的港商也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去年底,他们促成了国际潮商战略联盟的成立,构建大联盟、实体化的发展平台,以第三方的力量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承接相关的项目建设和上下游产业的拓展。他指,联盟将汇集潮商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在一带一路做出贡献。

对于目前制造业港商出现的发展困境,陈丹丹分析,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个长周期里经济增长都会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港商遇到的困境是暂时,要在当前仍还不错的增速中去寻找新机会。此外,据她观察,经济运行到一个高位时,很多企业不顾自身实力,盲目透支财务,跟风进入一些看似高利润的行业,从而极速推高了行业库存,当市场开始有所调整,这批企业必定是最先应声倒下的。

陈丹丹认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引导行业转型升级,方向是好的,但这是政府从宏观层面来倡导的,对于具体的企业而言,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适销对路的调整,而不是曲解政府的本意,不顾所在行业的发展现实,盲目的转型升级、因特网化。毕竟,做企业需要稳打稳扎,需要真金白银地发展业绩,更需要咬紧牙关埋头做好每一个环节。她分析,尊重市场需求,保证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适应销售变化,不急一时之急,不过分沉溺在一城一池的得失之上,这样做企业都不会太失败。

责任编辑:朵朵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