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张华荣的工匠之路:手工布鞋到世界女鞋

2017-03-01
中国在非洲加大制造业投资,既扩大了当地的就业,也实现向非洲地区的技术输送,图为华坚集团的埃塞俄比亚国际鞋城。受访者供图

中国在非洲加大制造业投资,既扩大了当地的就业,也实现向非洲地区的技术输送,图为华坚集团的埃塞俄比亚国际鞋城。受访者供图

从2012年投产至今,华坚在埃塞俄比亚本地的员工超过3800人,每天出产女鞋6500双,年出口女鞋达240万双。受访者供图

从2012年投产至今,华坚在埃塞俄比亚本地的员工超过3800人,每天出产女鞋6500双,年出口女鞋达240万双。受访者供图

华坚集团总裁张华荣对记者说,中国在非洲加大制造业投资,既扩大了当地的就业,也实现向非洲地区的技术输送,这里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后一站。熊君慧 摄

华坚集团总裁张华荣对记者说,中国在非洲加大制造业投资,既扩大了当地的就业,也实现向非洲地区的技术输送,这里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后一站。熊君慧 摄

常年在中、埃两国往返,张华荣看上去比几年前黑了不少。他说,频繁去非洲,最辛苦的事情莫过于倒时差。熊君慧 摄

常年在中、埃两国往返,张华荣看上去比几年前黑了不少。他说,频繁去非洲,最辛苦的事情莫过于倒时差。熊君慧 摄

从1999年起,华坚不断扩张,企业内部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女鞋制造企业。熊君慧 摄

从1999年起,华坚不断扩张,企业内部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女鞋制造企业。熊君慧 摄

【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 记者 熊君慧)每当有人问华坚集团总裁张华荣:「你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过多少世界名牌女鞋了?」他都会想到过往跟流水线打交道的日日夜夜。也许,人们想问的是一个江西人在港商、台商林立的东莞制鞋业闯出一番天地的故事,想追寻的是一个江西的制鞋匠脚下的路——从南昌到东莞,东莞到赣州,最后又延展半个地球之外的非洲。

张华荣出生的时候,正是「大跃进」时期,他是吃「米汤」长大的。上学遇上「文化大革命」,初中读了没几天就因家贫辍了学。20岁当兵,期间做过木工、补锅匠、油漆匠,还做过各种小生意。「要不种田,我什么都干。那时没想过要发财,只要不在农村,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卖布鞋攒下「第一桶金」

1984年,张华荣从浙江贩灯芯绒布鞋到江西卖,攒下了「第一桶金」。后来,他觉得贩鞋太麻烦,就跟浙江人学徒,学习制作布鞋。学成之后,他回到家乡开了自己的民营鞋厂。

3台缝纫机,8个工人,一天做十几、二十双「北京布鞋」。这个厂叫南昌县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厂。当时整个江西只有国营和集体的鞋厂,张华荣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青春鞋帽厂」几经搬迁和更名,改为「南昌华荣鞋厂」。到1991年,「南昌华荣鞋厂」已完成原始积累,有员工200多人,资本超过100万。

被骗出来的「华坚」

1992年,一个姓叶的台湾人找到了张华荣合作。台湾人在香港注册了一家「香港光荣公司」,10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取了张华荣名字里的「华」字,台湾人的「坚」字,于是就有了「江西华坚有限公司」。

「台湾人骗了我们。」张华荣微笑着回忆这段往事,「他骗我们买了很多机器,搞了很大的厂房,但他没有下一分钱,也没有给一份订单。实际上还是我一个人在做。工厂扩大到员工560人,佔地面积5000平方米。没有订单,苦撑到1994年,我不得不走回老路,重新做外销。」

受骗后,张华荣更加珍惜每一笔订单,对每一双鞋的质量、价格、交货时间都严格把关。从1994年到1996年,他又赚回了很多钱。「没有想到这个被骗出来的『华坚』,今天还挺有名气的。」这句话里饱含着他不加掩饰的自信。

负债累累曾想出逃

好景不长,欧共体举起了反倾销大棒。华坚很快笼罩在阴影之下,欧洲订单全部取消。张华荣觉得江西已经干不下去了。1996年5月,他独自一人带着几十万,来到广东东莞。那时东莞鞋业已经很成气候,是台湾人和香港人的天下,他是第一批进入鞋业的大陆商人。

张华荣先在东莞设立了办事处,开发打样,接订单。10月,他出价100万把东莞厚街一家倒闭的台资鞋厂盘了下来,成立东莞华坚鞋业有限公司。「我实际上付不起这么多钱,只好欠账、担保。1998年,我卖掉了江西的厂,彻底南下。」

在江西做的是布鞋,而在东莞要做女鞋,都是现代化的机器,没有管理人才,也没有稳定的订单,「全靠我自己琢磨,很快负债累累」。「1997年年底,我觉得世界快要坍塌,想花点钱逃到俄罗斯去。这个时候,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家人,打了个电话回去。母亲吓得睡不着觉,大哥把我骂了一顿。」这一骂,把张华荣骂醒了,「我从20岁开始就一直打拼事业,不也是为了所爱的人能够生活无忧吗?怎么能让你爱的人担惊受怕、受牵连呢?我打定主意,不做逃兵。」

命运垂青于张华荣,派诺蒙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华坚。上世纪90年代,台湾人做鞋过于强大,国外采购商想要压价,要牵制台商,他们需要培植一个大陆老板。世界着名的鞋业贸易商派诺蒙看中了张华荣,第一张订单就给了他30多万双鞋。

成为引领行业的「教父」

这也让华坚成为众矢之的。当时,东莞台商间流传一种说法:「一定要想办法让华坚垮掉!不垮掉会给大家带来伤害。」这成为东莞鞋业界尽人皆知的故事。从1999年起,华坚不断扩张,企业内部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女鞋制造企业。华坚成了东莞鞋业中自觉进行「产业转移」的先锋,成为中国鞋业界少有的一个成功范本。

张华荣写下了「为社会而生存,为行业而努力」,作为华坚的座右铭。昔日「鞋匠」被誉为「世界女鞋教父」。他说:「『教父』意味着一种责任。鞋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社会对它并不理解。」

张华荣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华坚女鞋能够实现欧洲设计、中国研发、非洲生产。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穿着华坚生产的女鞋,走好脚下的路,实现心中的梦。」

非洲掘金:从「中国制造」到「非洲制造」

2017年1月底,张华荣和家人在埃塞俄比亚迎接农历新年。每天收工,女工们成群结队回家,她们脸上的笑容让张华荣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莞工厂女工——眼神里都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华坚改变了当地女工的生活、健康状况。有女工在华坚学习到了制鞋技术,成长为公司中层员工,买房、结婚、生子,个人命运得到了改变。

他说:「非洲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后一站。」

张华荣与神秘的非洲大地「牵线红娘」是汪洋和林毅夫。2011年8月,埃塞俄比亚总理的梅莱斯在深圳参加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建议他到华坚考察。梅莱斯单独跟张华荣谈了1个小时,并邀请他到埃塞俄比亚考察。

一个月后,张华荣第一次踏上神秘的非洲大地。

埃塞具有3000年文明史,却又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塞的官员不止一次告诉张华荣,没有想过在埃塞还能有制造业。

张华荣看到的却是硬币的另一面:埃塞劳动力成本低廉,皮革资源丰富,享有全球进出口零关税政策,而且当地政府对于出口创汇、安置就业的外资企业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非盟总部就在埃塞俄比亚,社会相对稳定。

目前,华坚集团在非洲埃塞俄比亚拥有1个生产基地,解决当地就业4千人。同时,投资埃塞中国华坚国际轻工业园。该工业园总投资金额10亿美元,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计划出口创汇每年20亿美元,提供3-5万个就业岗位。计划在2018年前完成50万平方米的厂方建设,在2020年完成全部150万平方米的建筑,打造一个文明、和谐、高效、环保的现代化工业城镇。

相比欧美产业,张华荣认为,中国制造业向非洲转移大有前途。「欧洲工业管理、文明管理的机制,以及工业设施和综合配套都不能与非洲现状相适应。相反,中国的传统制造、低端制造在埃塞大有可为。」张华荣说,「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企业在非洲特别受欢迎。管理良好的非洲本地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中国和越南企业相差无几。」他总结说,「制鞋厂向非洲转移也在倒逼中国的粗放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特写】张华荣的「鞋匠」格言

常年在中、埃两国往返,张华荣看上去比几年前黑了不少。他说,频繁去非洲,最辛苦的事情莫过于倒时差。采访当日,他虽然还没有倒完时差,但仍坚持带记者参观东莞厂区。在近1个小时的参观中,记者印象最深的不是流水线上数十个全球知名品牌的女鞋,而是无处不在的张氏治厂格言——华坚集团的展厅、流水线车间、研发大楼、食堂宿舍……于无声处,书写着张华荣心目中的鞋匠精神。

30多年前,江西小鞋匠跟浙江人学习制作灯芯绒布鞋。从那时开始,张华荣已经在研究中国人的足底特点。开鞋厂后,他20多年来指导无数制鞋师傅使用现代化机器,制造出符合欧美人标准的鞋,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关心中国人的脚,立志要做让中国人穿着舒服的鞋。他自制的《中国人脚型标准研究资料》至今挂在展厅,那是他从做手工布鞋开始对中国人人体结构研究的心血,也提醒所有华坚人不要忘记鞋匠做鞋的根本。

在研发大楼五楼,进门墙上赫然写着《华坚集团版师准则》,分为「心态要求」和「技术要求」两大类。其中,「心态要求」包括「胸怀宽广、谦虚打赌、容纳异议、互为人师」等,「技术要求」则包括「功能齐全、穿着舒服、讲究用材、合理用量」等。或许,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在台商、港商林立的东莞制鞋业,江西商人张华荣以价廉物美从他们手里拿到了更多欧美订单的秘密吧!

再上两层楼,大厅入口处则写着张华荣对30年来危机和荣耀的感悟。「危机:危机与机遇并存,只有不断进取提升,才有不断创新改善,才有锐意进取……」、「经营:定期检讨、分析内部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改进提升,循序渐进……」、「创效:挖掘人的主观性、创造性潜能……」、「感恩:感谢父母,生我养我,感谢社会,教我育我,感谢工作,展现自我,感谢公司,成长自我……」鲜明的张氏风格!张华荣几乎不看就可以一口气念出墙上的格言,因为这就是他每天跟中层管理人员、流水线一线员工说的话。

在另一层楼上,张华荣特意在「千载鞋匠奠基业,艰辛商旅誉全球」前留影。华坚集团投资兴建埃塞俄比亚—中国东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将于2020年全面竣工。这将是「中国制造」走进非洲的成功范例。

坚持融入非洲文化 与员工打成一片

张华荣的办公室挂着两个大时钟,一个是北京时间,一个是埃塞时间。从2011年第一次踏上非洲大地开始,张华荣的生物钟就有了两个时区,他也以极快的速度融入了埃塞当地的风俗文化。

2012年,埃塞工厂第一批员工到赣州华坚工厂培训,张华荣亲自参加他们的入厂军训——这是华坚及众多中国民营企业保留的员工培训项目。「我没想到,埃塞员工身体素质很差,很多人军训第一天就晕倒了。这和他们常年生活环境有关。」张华荣回忆说,「很少有女工能够站队列超过半个小时,这也坚定了我改善埃塞员工生活环境、身体素质的决心。」

在东莞厂区,张华荣给记者特别介绍了即将运到埃塞的一批流动厕所。他打开一个流动厕所的门,拿起里面高低两个水龙头,向记者比划介绍:「非洲卫生条件极差,我们必须给员工一个良好的如厕习惯和场所,就定制了这批厕所。员工不仅可以如厕后清洗,还可以淋浴。」不过,张华荣也笑着补充说,必须手把手教当地员工如何使用这批流动厕所,否则两个水龙头「很容易被张冠李戴」。

在第一批来华培训的90多名员工中,张华荣与他们保持了很好的关系,他还认了6个员工为「干儿子」,并为其中一个取中文名为「广州」。4年过去,「广州」和太太仍然在华坚埃塞工厂工作。有的女工在华培训之后,学会了流利的中文,回国后,在华坚晋陞为中层管理人员,结婚生子置业,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三次接触张华荣,记者看到他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饱满的一面,也感受到他为了倒时差苦苦支撑、对工作不肯松懈的坚持精神。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地球的另一端,只要回到生产线上,张华荣彷彿回到那段亲手做布鞋的日子——当年那个矢志不渝南下的年轻人,始终没有变。

责任编辑:高峰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