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科院:二次颗粒物是PM2.5最大来源

2017-03-01

【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 记者 周琳)中科院1日公布「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结果,该专项用5年的时间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机制并提供解决方案。专项首席科学家贺泓介绍,2013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2013年至2016年,全国平均改善幅度在30%左右,京津冀PM2.5浓度年平均值下降了26.5μg/m3,下降幅度为29.7%。污染排放是灰霾形成的内因。PM2.5来源包括直接排放和二次生成。

中科院通过对机动车尾气生成颗粒物过程的模拟研究发现,中国机动车尾气生成二次颗粒物的贡献被低估。PM2.5来源包括直接排放和二次生成,指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多种化学物理过程被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等细颗粒物。

贺泓称,一些污染源比如汽油车,虽然其尾气中一次颗粒物浓度不高,但在大气中反应后产生大量二次颗粒物,成为城市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表明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二次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率常常高达60%,在成霾时二次颗粒物所佔比例往往更高。然而,目前对二次颗粒物生成的机制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2013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逐步降低,优良天数比例明显上升。2013年至2016年,全国平均改善幅度在30%左右,京津冀PM2.5浓度年平均值下降了26.5μg/m3,下降幅度为29.7%。

对此,中科院提出治霾建议:需要加强针对性,力争精准治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建议一线大城市应把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北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大力防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散煤和秸秆燃烧导致的季节性霾污染。

责任编辑:东方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