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专题 | 广西大桂山「五爪金龙」:1.9亿年前走来的「爬行界熊猫」

2017-03-28
出生一周的鳄蜥宝宝(记者 朱晓峰 摄)。

出生一周的鳄蜥宝宝(记者 朱晓峰 摄)。

怀孕的母鳄蜥(记者 朱晓峰 摄)。

怀孕的母鳄蜥(记者 朱晓峰 摄)。

大桂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军展示基地的鳄蜥登记卡(记者 朱晓峰 摄)。

大桂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军展示基地的鳄蜥登记卡(记者 朱晓峰 摄)。

【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 记者 朱晓峰)提起「五爪金龙」鳄蜥,一般人会觉得陌生。这种世界濒危动物,头部形如鳄鱼,身形则如蜥蜴,仅分布在中国广西、广东和越南安图自然保护区等极少数区域中,尽管它与恐龙「同寿」,已逾1.9亿年「高龄」,但它被人类发现仅80多年历史,被称为「爬行界的熊猫」。据估计全世界野外生存的鳄蜥不超过1000条,而在广西贺州大桂山自然保护区鳄蜥繁育基地,人工繁育的鳄蜥已近400条,是全国三个保护区中数量最大的一个。

暖冬过后的气温骤降,让桂东北贺州的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迎来今冬第一次气温骤降,出生不过一个星期的11窝数十条「鳄蜥宝宝」,不得不被罗树毅(鳄蜥救护繁育中心技术员)转移到自己的卧室「同居」,用牙籤般细小的活蚯蚓小心餵养。

罗树毅说,鳄蜥孕期是6-12个月,这些母鳄蜥本应在春夏产仔,但今年入冬以后气温一直偏高,导致鳄蜥「早产」,没想到刚产仔又遭遇严寒,让基地工作人员多了一份担忧。

广西破解鳄蜥「濒危」难题

在保护区的北娄鳄蜥繁育基地,六亩多的区域,大小76个池子,池子上方的籐曼上结满了百香果,记者看到池中多条长约30多厘米左右的鳄蜥,头似蜥蜴,身如蜥蜴,全身上下长满坚硬的鳞甲,长长的尾巴上满是稜角和彩色横纹,躯干粗壮,指、趾尖锐而弯曲的爪,在体型上而且在习性上兼有鳄鱼和蜥蜴的特点。

罗树毅说,按一个池养4条计,只能住下344条鳄蜥,除去最近产仔的还有二三十条母鳄蜥怀孕,估计明年至少有一百条多条条鳄蜥恐成「无房户」。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军说,2010年人工繁育基地建立时只有10多条鳄蜥,现在种群数量已翻了20多倍。最早的一批的鳄蜥,几乎全是从野外救护回来的伤病号。现在,基地里的「五爪金龙」们身体健康,皮肤油光发亮,精力充沛。

郭军说,通过近乎完全模拟野生生态环境,繁育基地已经掌握了成熟的人工繁育技术,母鳄蜥每胎生育数从2010年的平均3条上升到2016年的平均7条,最多的一胎生产13条,而且全部存活,再加上现代防控手段,减少疾病发生和天敌入侵,及实行「一夫两妻」甚至「一夫三妻」制,解决了物种濒危的难题。

长期以来, 「五爪金龙」鳄蜥,被视为「帝王」的象征,也被人们认为有健身养生之效,而大量成为「泡酒之圣物」,近年来数量已日渐稀少。

「一家三口」三地分居

五爪金龙数量飞速增加,基地面积小的问题日益凸显。据介绍,鳄蜥的生活有讲究,它们的「地盘」意识很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基地的鳄蜥实行「一夫两妻」制,按理说,每座池子应该是3条大鳄蜥带着一群小鳄蜥生活,但实际上,同是「一家人」又三地分居。

在五号池有11条小鳄蜥,它们是2016年春季一母同胞的幼儿,但在池里并没有它们的父母。工作人员说,鳄蜥生下来后必须与父母分开居住,以免被父母吃掉。幼年时,同胞兄弟姐妹同池而居;两年后能分辨出雄雌时又再分家,避免近亲交配。

事实上,在基地里,鳄蜥的父母也是「聚少离多」,每年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3个月。每年五六月份是母鳄蜥的发情交配期,而到7月就要夫妻隔离——主要预防孕期受公鳄蜥「骚扰」,第二年3月生产后才能再团聚。

郭军介绍,保护区管理局规划在甘洞保护站建立第二个繁育基地,采取半野生繁育方式,将保护站面积100多亩的四条冲沟围起来,把人工繁育的鳄蜥集体放入,让它们以自由觅食为主,人工餵养为辅。届时,在基地内,鳄蜥可以自由活动,「婚姻自由」,可自主「择偶」交配,不再人为干涉。

责任编辑:高峰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