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射 高铁通讯升级

2017-04-13

【文汇网讯】 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衞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衞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什么是高通量通信衞星?这颗「星星」将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实践十三号衞星被誉为「超级空中路由器」。这颗衞星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可为偏远地区,移动中的飞机、高铁、车辆、轮船等提供优良的宽带信号服务。

实践十三号衞星被誉为「超级空中路由器」。这颗衞星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可为偏远地区,移动中的飞机、高铁、车辆、轮船等提供优良的宽带信号服务。

创多个首次,标志我国衞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

据人民日报4月13日报道,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实践十三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衞星,其高通量性体现在首次搭载了Ka频段通信载荷,衞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了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衞星容量的总和,「实践十三号是我国衞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的标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衞星的宽带应用,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也将对我国衞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实践十三号衞星工程还创下多个「首次」。

首次在我国高轨衞星上使用电推进系统。实践十三号衞星系统总指挥周志成介绍,电推进分系统选用氙离子推力器,无需消耗化学推进剂,衞星承载能力显着提升,在轨寿命15年。

首次在我国高轨衞星上搭载激光通信系统,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地球同步轨道衞星上开展对地高速激光通信试验。

首次在我国高轨长寿命通信衞星上百分之百工程化应用国产化产品,改变了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首次将衞星技术试验和示范应用相结合。实践十三号衞星在完成在轨技术试验验证后,将命名为中星16号衞星,提供双向宽带通信示范化运营服务。

赵坚还表示,我国通信衞星的研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已发展了4代通信衞星。目前已形成固定通信广播、移动通信、数据中继等衞星通信技术服务体系,在轨民(商)通信衞星16颗,转发器总数量达273个,构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联互通的衞星测控和业务监测网络,建成了连接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衞星电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衞星通信服务能力。

「但与美欧等强国相比,我国在通信衞星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赵坚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衞星通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期,我国将进一步推动通信衞星技术及产业发展。

不受地面条件限制,无缝「动中通」成为现实

实践十三号衞星被誉为「超级空中路由器」。这颗衞星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可为偏远地区,移动中的飞机、高铁、车辆、轮船等提供优良的宽带信号服务。

实践十三号衞星被誉为「超级空中路由器」。这颗衞星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可为偏远地区,移动中的飞机、高铁、车辆、轮船等提供优良的宽带信号服务。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飞机、高铁、轮船等交通工具上的上网体验不好,飞机机舱内不能上网,高铁列车上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游轮驶离港口后就变成信息孤岛……这主要是由于地面移动网络无法实现全面复盖,即使能复盖、但跨越不同区域导致切换过于频繁,难以为高速交通工具提供服务。」实践十三号衞星工程总师刘方介绍,实践十三号衞星将让「动中通」成为现实。

「动中通」是指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载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衞星通信保障,实践十三号通过多波束无缝切换配合机载、车载或船载终端的自动跟踪捕获功能,可以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联通世界,彻底改善上网体验。

实践十三号这颗大容量衞星,还将大大改善边远地区移动通信设施薄弱的现状,为这些地区的用户提供优良的宽带服务。实践十三号衞星运控和试验应用系统总师、总指挥唐左向介绍:「这样的高通量衞星则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具有快捷组网、高速接入的特点以及低成本优势。」

由于实践十三号衞星的用户终端便于携带,广大户外项目爱好者以及突发事件的受灾民众也将成为受益者。刘方介绍,游客或受灾民众配备了这种用户终端后,可以随时与衞星建立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把途中或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为展开救援提供通信保障,将损失降至最小。

责任编辑:刘云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