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台湾中台禅寺捐赠唐代石塔塔身回归山西

2017-04-16
工作人员正在做塔身装箱运输准备工作。 国家文物局供图

工作人员正在做塔身装箱运输准备工作。 国家文物局供图

被盗之前的唐代邓峪石塔。 国家文物局供图

被盗之前的唐代邓峪石塔。 国家文物局供图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张复明、台湾中台禅寺见灯大和尚、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榆社县人民政府政府县长韩军等共同为塔身揭幕。 江鑫娴 摄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张复明、台湾中台禅寺见灯大和尚、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榆社县人民政府政府县长韩军等共同为塔身揭幕。 江鑫娴 摄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记者 江鑫娴 山西报道)有茠1300年历史的唐代邓峪石塔塔身回归仪式16日在山西博物院举行,同时拉开为期一个月的特展序幕。据悉,石塔塔身归家的背后,是一段海峡两岸合力促成文物回归的佳话。塔身于1998年被盗,后辗转流落至台湾,由信众捐赠给中台禅寺。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长老得悉石塔来自山西后,遗愿将其捐赠返还。经两岸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流失海外近二十年的唐代邓峪石塔塔身终于重归故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希望今次塔身的回归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呼唤」包括邓峪石塔塔刹在内的更多流失文物顺利回归。

关强表示,邓峪石塔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精品,也是纪年佛塔中的佳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8年石塔塔身不幸流失,令人扼腕痛心。文物部门一直在积极寻找其下落,并通过与中台禅寺合作促成其回归山西故里。石塔塔身的回归,因于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缘于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是继北齐释迦摩尼佛首回归之后,加载两岸文化交流史册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在海内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倡导两岸同胞共同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推动更多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张复明表示,山西省已启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文明守望工程」,中台禅寺此次主动捐赠文物,为实施追索文物「联手助」项目开了一个好头。

台湾中台禅寺见灯大和尚表示,现时石塔回归落脚山西博物院,圆满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推动两岸宗教文化、艺术交流的遗愿,让唐代四方佛塔回到山西,期盼两岸佛缘,盛世重光,无尽法灯,普照大千。

另据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介绍,邓峪石塔是山西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中市榆社县郝北镇邓峪村。石塔雕刻于唐开元八年(720年),高3.2米,圆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簷(带平座)、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塔刹于1996年被盗,至今杳无音信,期待在是次中台禅寺捐赠义举的感召下,塔刹也能早日回家。

谈及石塔的价值,山西省文物专家组成员、山西博物院副院长李勇表示,石塔的布局、造型、结构及个体形象均佳。今次回归的塔身带彩绘,四面雕刻的佛像造型端庄,面形圆润,体态丰腴,衣纹流畅,体现了盛唐造像的鲜明特点。一些细部处理,如肉髻、面相、衣饰等具有突出的开元时期风格,显示出大唐盛世的文化与艺术气魄。另外,题记有明确纪年,对于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另据了解,台湾方面无偿捐赠文物回归大陆并非首次。去年在台湾星云大师促成下,分离近20年后,河北幽居寺的北齐释迦牟尼佛像金身和佛首终于在「家乡」实现「金身合璧」。

列表:唐代邓峪石塔塔身回归事件簿

--1996和1998年,邓峪石塔的塔刹和塔身先后被盗。

--2015年,塔身由私人藏家捐赠给台湾中台禅寺。塔刹至今迷失无踪。

--2016年2月,台湾中台禅寺方丈释惟觉长老得悉石塔来自山西后,表示愿意捐赠返还。

--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5月初步认定台湾中台禅寺拟捐赠石塔应为邓峪村石塔造像的塔身。随后,双方就塔身回归事宜初步达成意向。

--2016年7月,大陆专家组赴台进行现场鉴定,进一步确认该石塔即为邓峪石塔的被盗塔身部分。

--2016年8月13日,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与中台禅寺常务副住持释见尊法师共同签署《台湾中台禅寺向山西博物院捐赠文物协议》,并举行捐赠仪式。

--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文物局长工作组赴中台禅寺进行文物接收工作。1月24日文物安全抵达山西博物院。

话你知:邓峪石塔由四部分组成期待塔刹回归

邓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县邓峪村,由底座、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1965年公布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塔为砂岩质,通体浮雕加彩绘,从下至上由底座、塔身、塔簷和塔刹组成,通高3.2米。据塔身刻铭记载,雕凿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其中,塔刹及塔身份别于1996年和1998年被盗,塔刹至今未见踪迹。

今次回归的塔身高1.77米,略呈方柱体,四面各雕一主尊佛像,四个边稜雕串珠形柱,上、中、下部各雕束莲装饰。正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结跏趺坐于由二力士承托的束腰莲花座上,两侧为二龙盘柱;右侧面主尊倚坐,通肩袈裟,双足各踏由一力士承托的莲花上,力士左侧有两列题记,可辨识的有「李冲晖」三字。背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双手置于胸前,站立于须弥座莲台上。须弥座束腰处题记「李玄受、李冲玄、李还福」。左侧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结跏趺坐于由一力士承托的须弥座莲台上,须弥座束腰处刻题记「大唐开元八年(720年)岁次庚申三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题记一侧刻「云骑尉耿玄(质?)」,另一侧刻「耿玄庆」。力士右侧刻「王怀贞」。


责任编辑:Caroline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