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特稿:《大公报》是钱其琛第一份工

2017-05-10
钱其琛。新华社

钱其琛。新华社

文|马浩亮

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病逝,不仅使中国外交战线失去一位卓越领导人;更令《大公报》在即将迎来115周年报庆前夕,痛失一位老前辈、老报人。

《大公报》是钱其琛的第一份工。1945年,17岁的钱其琛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毕业后,进入上海《大公报》馆工作。当时与其共事的《大公报》老报人刘诚回忆说:钱其琛当时在上海馆会计科做财务工作,大约1947年下半年调入总管理处做稽核工作,因为当时《大公报》在全国有多个馆,总管理处负责综合处理几个馆财务账目的稽查审核。

刘诚说,当时大家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夥子、小姑娘,彼此相处都很融洽。有时候胡政之总经理来视察工作,大家对他既敬畏又有点害怕。钱其琛后来在解放前夕离开大公报,「当时是悄悄走的,我们当时一点也不知道他是一位共产党员」。

钱其琛与《大公报》展览合影。凤凰视频截图

钱其琛与《大公报》展览合影。凤凰视频截图

对于这段经历,钱其琛也非常珍视。2002年6月,百年华诞的《大公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现为国家博物馆)举行「风云激荡一百年——《大公报》历史版面展」,身为副总理的钱其琛特意抽暇前去参观。面对周围人的疑惑,钱其琛指着胡政之的相片说:「我也是老《大公报》人,这位是我的老板。」

同年7月1日,赴港参加特区回归五周年庆典的钱其琛还专门会见了《大公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在该报工作30年以上的老员工,对《大公报》创刊100周年表示祝贺。钱其琛当时表示说:「在香港这样独特的社会环境中,需要一张像你们这样严肃的、具公信力的报纸,希望你们发扬百年爱国传统,在取得的已有成绩基础上,适应当地读者的需要,采用港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这张报纸办得更好。」

刘诚回忆说,钱其琛非常念旧,也非常热心,虽然后来官位很高,与《大公报》老同事一直保持联系。「因为工作很忙,见面的机会很少,偶然有见面,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诧异,觉得他这么大的官,怎么对这帮老头老太太这么客气?工作人员不了解,我们在年轻时候就相识了。」

责任编辑:张晴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