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抢先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亮点

2017-05-12

【文汇网讯】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葛冲北京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这将是2013年「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提出以来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本次论坛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论坛将由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等部分组成。

4月18日,中国外交部就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新华社)

目前,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论坛开幕式,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等活动。本次峰会将发表成果文件,进一步明确合作目标和原则,深入对接政策举措。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峰会都有哪些亮点吧。

1. 峰会怎么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日程表

5月14日

上午:

高峰论坛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高级别全体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并作引导性发言,10位左右的外国领导人将出席并发言。

下午:

6场平行主题会议,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主持,各国高级别官员、企业家、金融行业负责人等各领域人士出席。

5月15日

全天:

领导人圆桌峰会: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夥伴关系;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工作午餐:

人文交流合作讨论。

2. 谁将参加峰会?

10日,将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接受新华社和央视的采访(新华社)

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目前确认出席。

来自110个国家的各界人士确认参加论坛,其中包括92个国家的9名副总理、7名外长、190名部级官员。

来自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负责人和代表也将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总人数将达1200多人,涵盖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

香港和澳门亦均将派代表参加论坛。

3. 峰会讨论重点是什么?

由中远海运集团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正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新华社)

本次峰会讨论8大重点

· 基础设施 · 金融合作

· 产业投资 · 人文交流

· 经贸合作 · 生态环境

· 能源资源 · 海上合作

4. 峰会将致力达成哪些成果?

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华龙一号」技术将推进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开启中国核电「一带一路」布局(新华社)

一是凝聚更多共识。圆桌峰会将发表一份文件,进一步明确合作目标和原则,深入对接政策举措。这将是汇集论坛共识的最重要成果。同时,以论坛为契机,各方将进一步明确合作目标,细化合作举措。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次论坛期间还有望再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二是明确合作方向。论坛期间,各方将协商确定下一阶段双多边重点合作领域,制定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合作规划,细化具体的行动方案。初步预计,中方有关部门将与沿线国家对口部门共同制定近20项行动计划,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这些行动计划将把美好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把宏大的蓝图转化为清晰的路线图。

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码头,一艘集装箱船正在装卸货物。科伦坡南港码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新华社)

三是推动专案落地。「一带一路」以行动为导向,以专案为落脚点。论坛期间,各方将进一步梳理对接重点合作专案,制定各领域的合作专案清单。通过组建联合工作组,建设投资合作中心等方式,确保专案落地,把领导人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专案的行动力,落实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各国发展焦点上。

四是完善支撑体系。中方将与各方共同研究出台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包括完善金融领域合作机制,建设科技、环保等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强各领域人才交流和培训。中方有关机构也正在研究出台更多支持措施,论坛期间有关各方将就一大批具体合作专案签署投融资协议。

5. 过去三年多取得了哪些成绩?

由辽宁营口港开往斯洛伐克的中欧班列(新华社)

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专案合作稳步实施,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

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的亚欧大陆,运载的是琳琅满目的货物,联通的是亚欧国家的市场需求,架起的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桥樑。

6. 中方对论坛三大期待

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和高效的国际合作平台。

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遵循,构建一个更加紧密和强劲的夥伴关系网络。

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为引领,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于岄鸣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