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国画宗师李可染30幅原作亮相深圳文博会

2017-05-13
李可染作品《漓江山水天下殊》

李可染作品《漓江山水天下殊》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记者 毛丽娟)今年是李可染诞辰110周年,为弘扬大师艺术精神,缅怀大师艺术风采,历史穿越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划派」美术作品展文博会期间在深圳博物馆开幕,展览持续到5月21日。李可染近30幅原作首次集中亮相,其作品中的人物划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李可染作品《黄山人字瀑》

李可染作品《黄山人字瀑》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生于徐州,少年时师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划,早年先后入上海美专、国立西湖艺术院学习,之后又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划的研究与创作。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1956年为变革山水划,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其山水划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习划,用笔趋于凝练。

划作内中丰富 浓重浑厚

李可染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的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李可染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绘划的嬗变与升华,以独特的写生方式重新发现了自然美,在对自然美的描绘中融入了对人类创造力的颂扬,使古老的山水划艺术重获新生。他始终恪守茪什磥s水划的特质,以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赋予传统笔墨语言以新的品质和意蕴。李可染先生因此被推崇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画一代宗师,是中国美术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

李可染的山水划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划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作品《梅花万点》

李可染作品《梅花万点》

比明清山水划更靠近对象的感性真实

他从范宽、李唐、龚贤、黄宾虹等古今大师那里汲取了朴茂深雄的风格的营养,又迥然不同于他们。他多取材于江南与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铸了他风格中的幽与秀。他的纯朴、醇厚的北方素质又使他的风格溶入了朴茂深沉。他又将光引入划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划比明清山水划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这是对于明清以来山水划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倾向的一种补正和突破,且与五·四运动以来注重写实的文艺思潮相一致。

李可染对写意人物划曾下过很多功夫,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齐白石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李可染还是划牛高手。他喜欢牛的强劲、勤劳和埋头苦干,划室取名师牛堂。多年来划了大量牧牛图。

李可染有紮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划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的凄迷的基调所吸引。

李可染作品《雪牧图》

李可染作品《雪牧图》

李可染山水划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此次李可染暨「彭城划派」美术作品展一次性展出「彭城划派」领军人物李可染原作近30幅,包括他的山水划、人物划、牧牛图等,有《漓江山水天下殊》、《五牛图》、《黄山人字瀑》、《笑和尚图》、《苦吟图》等,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这在深圳尚属首次。

而本次深圳展内容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古风汉韵。运用实物、拓本、3D影像等形式,展示推介徐州汉划像石这一具有国际文化价值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展现徐州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二是大家气象。运用文献、图片、原作等形式,展示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朱德群等八位近、现代徐州籍的艺术大师文献资料。三是鉴古开今。运用原作、影像等形式,展出张立辰、喻继高、程大利、李小可、周京新等徐州籍旅外艺术家书划作品24幅,以及徐州本土艺术家书划作品75幅,展示徐州当代艺术创新性的崭新风貌。

责任编辑:张晴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