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无人机「黑飞」频惹事 20航空专家西安研监管

2017-05-14
全国轻小型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与监管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合影。(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全国轻小型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与监管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合影。(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众多知名业内专家学者就无人机监管及飞行安全展开讨论。(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众多知名业内专家学者就无人机监管及飞行安全展开讨论。(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中国民航西北空管局高级工程师张璐发布交流报告。(记者 李阳波 摄)

中国民航西北空管局高级工程师张璐发布交流报告。(记者 李阳波 摄)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 记者 李阳波)近期内地多个机场出现的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在严重影响和威胁民航运输及公共安全的同时,亦将无人机缺乏监管这一严峻问题再次推到舆论风暴的中心。5月13日,来自国家工信部装备司、中国民航四川安监局、中国民航西北空管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机构的20名航空业内专家学者齐聚西安,围绕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的适航法规、飞行安全和监管监控等技术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据悉,此次「全国轻小型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与监管技术研讨会」,也是内地首次就无人机监管监控技术进行研讨。

无人机「黑飞」监管存两大难点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轻小型民用无人机产业得到了迅猛增长,2016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的销售规模约为37亿元人民币。然而,轻小型民用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国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和有效监管监控技术措施,导致近年来轻小型民用无人机「黑飞」、「滥飞」和「乱飞」现象频发。特别是2017年4月21日成都双流机场发生的无人机扰航事件,直接导致了58个航班备降、4架飞机返航、100%航班延误,超1万旅客出行受阻被滞留。在威胁民航运输安全、公共安全的同时,也阻碍了轻小型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民航四川安监局曾阳主任在研讨会上表示,成都双流机场连续发生多起无人机扰航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现有空管雷达设备无法直接探测到无人机的活动,因而绝大部分非法干扰的无人机信息,都是由起降阶段的航班机组在空中发现后向空管部门报告,由于航班的高度、位置处于高速变化中,因此对非法无人机位置很难准确定位。另外,由于无人机活动隐蔽性强、进退快速,就是在收到无人机非法干扰信息后,迅速出动警力进行巡查,事后再进行排查,但调查取证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

为无人机配发「驾照」

中国民航西北空管局高级工程师张璐认为,目前中国无人机行业应尽快完善无人机的注册登记和监管制度,将无人机监管纳入民用航空法,同时为无人机配备规范的ADS-B接收装置,探索无人机「驾驶证」制度。

张璐表示,目前很多无人机操作者仅持有一个操作合格证,很多人抱着一种玩航模的心态操控无人机,这是非常不合适,也是很危险的。就拿无人机扰航事件来看,大部分人都是一种无意行为,只是缺乏禁飞区的概念,对无人机的规则也不懂。因而,如果将无人机「驾驶证」作为一种行业准入证,按照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去考取,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再去犯这种错误,这也会成为一种行业秩序。

他同时亦建议,可以将全球主要机场的地理坐标信息,以及机场周边的禁飞区和限飞区尽可能收录到无人机产品中,为每款无人机配备规范的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轻强制执行禁飞和限飞指令,降低人为因素,由此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无人机威胁民航飞机的可能性。而无人机ADS-B接收装置,则会在发现对民航飞机有潜在威胁之后,破迫使无人机降低高度或者直接迫降,从而消除危险。

联合开展无人机监管关键技术研究

研讨会上,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筹)秘书长、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徐明亦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三方面分析了无人机系统安全使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重点阐明了中国无人机系统国家标准的制定情况,并从无人机系统分类管理和国家标准等方面给出了实现无人机安全管控的有效技术措施。中国民航大学赵嶷飞教授,则重点从无人机探测与防范、无人机飞行管理与服务、民航机场净空保护三方面阐述了实现无人机安全飞行的主要途径。

与会20位专家学者还就轻小型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与监管技术的发展路线图,以及联合开展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监管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达成共识,这为有效推动中国轻小型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东方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