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观察 |「一带一路」如何摆脱「集体行动困境」?

2017-05-15

文/杨帆

「『一带一路』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随荌捋P者越来越多,这项全球公共产品未来能否行稳致远,取决于构建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摆脱「集体行动困境」,以实现多方长久共赢。这应是观察今天「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桌峰会成果的一大看点。

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新华社)

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新华社)

习近平今天(15日)上午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致辞指出,「一带一路」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他提出,「一带一路」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希望加强政策协调,不搞以邻为壑,建立政策对接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动。期待与会领导人凝聚共识,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指明方向。

5月14日,「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右)与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签署合作文件(新华社)

5月14日,「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右)与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签署合作文件(新华社)

公共决策的规律告诉人们,国际公共产品收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而主动付出和供给的激励不足, 因此难免产生「搭便车」行为,进而陷入国际间的「集体行动困境」。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使参与者选择付出和供给的收益高于不供给时的收益, 从而实现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各国参与方都带茼U自发展需要和利益诉求而来,也应为付出和供给做好准备,以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达致合作共赢的局面。在这次峰会上,中国为「一带一路」提出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重大承诺,率先做出了榜样。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未来指向何方,最终需要参与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安排相互合作,优化成本收益结构, 使之成为各方长期受益的全球公共产品。这无疑是对今天参加圆桌峰会领导人的考验,更是「一带一路」的未来繁荣所在。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的「丝路金桥」(新华社)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的「丝路金桥」(新华社)

大雁之所以穿越风雨,关键在于结伴成行,相互借力。正如习近平在今天致辞收尾时期待的那样:「让我们以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张开双翼,一起飞向辽阔的蓝天,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

(作者系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责任编辑:张晴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