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港大博士在疆参与发现2亿年前中国最大蜻蜓化石 

2017-05-25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记者 应江洪 新疆报道)由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港大博士研究生郑大燃参与的「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日前对外发布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发现一枚保存较好的2亿年前中国最大蜻蜓化石。

主导这次科考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张海春表示,其具有独特的翅脉系统,因此建立了一个新科:中国三叠蜓科。这块化石也让科学家找到了一个新的远古蜻蜓,为了纪念中国着名古昆虫学家林启彬教授,它被命名为:林氏中国三叠蜓。

郑大燃说,林氏中国三叠蜓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的准噶尔盆地。由于蜻蜓化石保存非常困难,这次发现也和之前发现的蜻蜓化石一样,只有翅膀部分得以相对完整的保留。根据对翅膀的研究发现,它拥有独特而古老的脉络,因此才得以确定它是一个新科。

它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在2亿年前这个时间段发现的最大蜻蜓,翅展宽达210毫米。

蜻蜓祖先曾为空中霸主

根据科考专家们的研究,两亿年前的准噶尔盆地温暖湿润,多湖泊,蜻蜓死后经过雨水冲刷或埋进泥土里,或进入湖泊水底,历经若干年历史演变,就形成了化石。

郑大燃表示,这些蜻蜓早已灭绝。由于所有的蜻蜓化石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蜻蜓的全貌依然无法还原,相同的是它们都属于肉食动物,主要靠吃昆虫和水里的生物为生。

「林氏中国三叠蜓除了吃昆虫,可能还以当时湖泊中的小鱼为食。」

郑大燃说,远古蜻蜓比想像中大得多,这种与恐龙同时期的物种,在距今3亿年前后出现,到了中生代时期,蜻蜓们的「个头」也逐渐变大,成为当时的「空中霸主」。可惜「好景不长」,它们逐渐受到翼龙捕食,「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反而是个头小的因为灵活而容易存活。到侏罗纪后期,随着鸟类的出现,蜻蜓们来自空中的压力更大,为了生存,体型越来越小。此外,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影响昆虫个头大小的重要因素。

郑大燃说,距今3亿年前后,当时地球大气的含氧量达到27%-35%,而现在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在21%左右。「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还需要更多实证。」


责任编辑:乔一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