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拟引入逆周期因子 

2017-05-26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记者 海岩 北京报道)中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26日表示,确实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引入逆周期因子的方案由工商银行牵头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提出,近日自律机制已开会讨论并认可,该模型参数将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但未透露新模型何时启用。市场人士指出,此次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将弱化收盘价影响,增大中间价的不确定性,近日中间价明显强于预测值,可能已引入逆周期因子进行调节。

2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3个基点,报6.8698,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双双大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8610,较上一交易日涨68点,创逾三个月最高收盘,离岸人民币亦同步创新高,升破6.82关口,日内大涨逾300点。

彭博新闻稍早报道称,中国央行已于本周通知中间价报价银行修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公式,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部分。报价行将于近期开始使用新的公式进行每日中间价报价。新公式下,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央行提供的逆周期调节因子公式框架中提供了部分设定好的系数。对比新旧公式,当前的央行系数设置下,逆周期调节因子会削弱上日16:30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减少市场过度波动给中间价带来的冲击。

对此,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考虑是,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但在美元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多数时间都在按照「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确定的中间价的贬值方向运行。分析显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自律机制秘书处表示,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此前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采取「收盘价+一篮子汇率」的报价机制,市场机构根据公式计算的预测值与中间价很接近,因此有观点认为,该机制过于透明导致市场预期一边倒,反而加剧贬值压力。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师周浩表示,此前并未收到具体通知,但近期中间价比预测值更强,可能就有逆周期因子存在了,主要目的可能是想增加不确定性。

申万宏源债券分析师孟祥娟也指出,近期中间价持续走强,即与央行调整报价机制,弱化前日收盘价的影响有关,目的是在美元走弱时期促使中间价走强,双管齐下引导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预期。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张瑜预计,逆周期因子大概率是在单纯的中间价+CFETS的两条腿联动关系中增加一些调控,增强央行的把控力,日间一篮子变动也会考虑在内,可能会边际弱化收盘价格的影响,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盘间交易惯性产生的扰动,汇率弹性或有所下降。

话你知:

中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成立于2016年6月24日,是由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员组成的市场自律和协调机制,在符合中国有关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行为、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交易进行自律管理。目前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为汇率工作组、银行间市场交易规范工作组、外汇和跨境人民币展业工作组。其中,汇率工作组由中国工商银行牵头,负责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行为进行自律。


责任编辑:张晴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