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国实验项目首登国际太空站

2017-06-05

【文汇网讯】 (记者 刘凝哲 北京报道)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在当地时间3日下午美国肯尼迪太空中心乘坐「龙」飞船送往国际太空站。邓玉林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太空生命科学载荷将于6日(美国时间)登入国际太空站,并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两组实验,是首次在国际上利用太空环境开展「微进化」研究。这是中国太空科学项目首次登入国际太空站,被认为标志茪互太空科学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邓玉林教授团队向美方交付太空生命科学载荷。 受访者供图

■邓玉林教授团队向美方交付太空生命科学载荷。 受访者供图

「我们这次中美合作的突破,可以为更多中国科学项目利用国际太空站提供借鉴和经验。」亲临发射现场的邓玉林在越洋电话中向记者表示,他对美国的低成本和商业化航天印象深刻,期待更多科学家能够有机会利用太空平台从事前沿科学研究。

通过商业合作模式破禁

据介绍,邓玉林团队此次研制的空间生命科学载荷,由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和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专项支持。载荷是采用微型微流控PCR仪,对抗体DNA片段进行在轨飞行状态下的基因扩增,来模拟人类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在太空飞行结束后,分析基因突变规律,进而探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的基因诱变机理。

邓玉林表示,该团队研制的载荷曾有过三次飞行搭载经验,继2011年「神舟八号」搭载、2016年「长征七号」首飞搭载以及2017年「天舟一号」搭载之后,此次通过「龙」飞船进入国际太空站。这一实验载荷仪器与「神舟八号」搭载的仪器相关,但是在通量、能力和接口有大幅度提升,是一个新的创新设备。

中国科学家的太空载荷进入国际太空站,被认为标志茪互太空科学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2011年,美国国会曾出台「沃尔夫条款」禁止美国太空总署(NASA)及与NASA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与中国航天领域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邓玉林团队大胆地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在2015年8月与美国负责运营国际太空站科学研究平台的NanoRacks公司签署协议,并通过各项审查,为国际太空站带来首个中国项目,为中美太空合作开闢了新途径。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是邓玉林形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心情。尽管项目得到了NASA批准并报告给美国国会,但在进行过程中曾遇到很多困难,既有项目本身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困难,又有对美方航天项目体系不太熟悉的困难,更有涉及到中美两国法律政策的困难。他表示,通过这次合作,美方应了解中国科学家是敬业和专业的,是国际太空科学领域的重要力量,中美在太空科技乃至航天方面的合作应是大势所趋。

「所有合作夥伴均批准」

美国太空总署发言人凯瑟琳.汉布尔顿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候证实,「龙」飞船上携带中国实验。「美国太空总署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向国会报告了这一行为。太空站所有合作夥伴都批准了携带这个实验。」汉布尔顿说。

她指出,从广泛意义上看,这不是太空站的第一个中国实验。包括2011年发射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在内,太空站一些实验已由中国科学家负责或共同负责。

纳诺拉克斯公司的载荷业务负责人玛丽.墨菲认为,双方合作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是未来可继续的一种合作模式。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雷泽认为,这次合作证明商业太空活动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太空不再仅仅是政府活动的范畴,就像汽车和电脑那样,太空正在发展成为商业活动的一个领域,这是与过去相比一个很大的变化。」

美国华裔太空人焦立中认为,美中向前迈出了很好的一步。「我一直相信,合作,特别是以民用太空探索作为途径,是美中两国向前走的最好方式。」焦立中说。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第11次为国际太空站送去太空人补给和实验设备,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一项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首次飞向国际太空站。 新华社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第11次为国际太空站送去太空人补给和实验设备,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一项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首次飞向国际太空站。 新华社

微观点:中美太空合作大势所趋

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的太空科学项目4日凌晨搭乘「龙」飞船送往国际太空站,以科学家对接商业合作的模式,突破美国禁止与中国太空合作的「沃尔夫条款」,取得中美太空科学合作的零的突破。而在今年4月,作为欧盟QB50计划首批发射入轨的28颗卫星之一,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翱翔一号」立方星,搭乘「宇宙神5」运载火箭(Atlas5)/「天鹅座」货运飞船升空,并成为首颗通过国际太空站释放的中国卫星。

上述近期中美太空科学及航天合作的新动向,被认为是两国太空合作逐步破冰的信号。在笔者看来,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够在并不友善的美国太空合作环境下成功,不仅是中国和国际航天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成果,更因中国太空技术、太空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实力正被国际社会所正视。

众所周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太空站从立项之初就拒绝中国加入。从某种角度上说,正是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拒绝、封锁,才令中国太空技术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随荌篕琱茠辔董v渐达到设计寿命,中国在建的太空站有可能成为届时唯一的大型近地轨道太空科学平台,其意义对于包括中美在内的国际科学界都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的卫星、科学载荷开始搭乘美国的火箭进入国际太空站,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值得肯定的改变。可以预见的是,随茪什磥茠袭玮N的进步、太空科研平台逐步建成,美国等航天强国将抛来更多的橄榄枝。和平利用太空,探索未知的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中美两国的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话你知:沃尔夫条款

2011年4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1财年开支法案,其中第214页至215页有一项不起眼的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还禁止美国航天局(NASA)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由于这一条款出自于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之手,所以又被称为「沃尔夫条款」。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乔一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