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国首颗氢弹爆炸50周年 追忆「两弹元勳」在川往事

2017-06-18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 记者 李兵)1967年6月17日8时,在罗布泊沙漠腹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一声惊天「雷鸣」震惊世界。

随着这一重大国防尖端科学技术逐渐解密,一些「神秘」的人物和地方渐渐被国人知晓。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曾是「两弹(原子弹和导弹)」的重要科研基地,在绵阳梓潼至今保存着一座完好的「两弹城」。

邓稼先铜像。(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邓稼先铜像。(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50多年前,邓稼先、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来到绵阳梓潼,创建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其院部便在梓潼县。在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5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来追忆「两弹元勳」的在川往事。

50年前的承诺

1958年8月的一天子夜,邓稼先望着窗外的月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因为他将去完成一个国家的重托。他对妻子许鹿希说:「就是为它死,也值得!」从此,他告别了妻儿,拚命完成一项与共和国命运攸关的秘密任务。

时至今日,在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心里,稼先从未离去。在北京的家里,所有的陈设从未改变,邓稼先用过的东西都标上了使用日期,他坐过的沙发依然铺设着以前的毛巾……

邓稼先侄儿许进一行探望邓稼先夫人许鹿希。(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邓稼先侄儿许进一行探望邓稼先夫人许鹿希。(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据绵阳梓潼电视台报道,在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0周年前夕,邓稼先的警卫员游泽华,特意选择来到天安门前,兑现与邓老的承诺。

邓稼先生前对游泽华说:「到建国一百周年时,你就80多岁了。那时候,我们国家肯定已经富强了,你可要来看看我呀……」

建国不到一百年,祖国已世界瞩目。

今年63岁的游泽华深情地诉说:「邓老,我提前来了,你曾经不是说过吗,百年以后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我都说肯定发展很好的,所以今天我来告诉你,现在我们国家发展得很强大,感谢你们这一代老革命的付出。」

警卫员游泽华缅怀邓稼先。(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警卫员游泽华缅怀邓稼先。(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28年隐姓埋名

「中国两弹城」坐落在绵阳市梓潼县一个小山包上,由防空洞改建的三防教育馆、由模型楼改建的中国两弹历程馆,于2013年9月对外开放。

这里便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曾是中国「两弹」科研基地。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16位院士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十余年,保存完好的167栋红砖房见证了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史。

「两弹城」内的红色宣传标语。(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两弹城」内的红色宣传标语。(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如今,国防科工委张爱萍将军曾住过的将军楼,「两弹」元勳邓稼先的工作室,如今都还赫然矗立……

据「两弹城」工作人员讲述,从那时起,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来到梓潼,开始了一段长达28年时间的秘密科研任务,直到1988年解密。

突破氢弹后,科学家们又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等,为中国国防科技做出突出贡献。今天看来,仍然是惊天动地。

杨振宁到梓潼缅怀邓稼先

今年清明前夕,中科院院士、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偕夫人在北京看望了「两弹元勳」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然后,来到绵阳市梓潼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参观了邓稼先工作生活旧居,缅怀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杨振宁说:他没有私心,是个可以做朋友的人。

据邓稼先原警卫员游泽华介绍,杨振宁与邓稼先是同乡,祖籍都是安徽。两家人在清华园住隔壁,父辈都是清华大学教师,从小两人就在一起玩耍。上中学时,邓稼先和杨振宁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抗战时,两人又同在西南联大读书;然后,两人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杨振宁梓潼参观邓稼先工作室。(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杨振宁梓潼参观邓稼先工作室。(香港文汇网四川传真)

一段抹不去的红色记忆

神秘的「中国两弹城」旧址,位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区过渡的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西麓。

走进「两弹城」,一幅幅红色的宣传标语映入眼帘,一下子将人的思绪拉到当年火红的岁月。

穿过大礼堂,不远处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办公楼,正中上方是一幅醒目的标语:「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左右两侧分别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历程展览馆,采用声、光、电及四D高科技手段,向人们展示了我国「两弹」研制、发展的艰辛历程。长卿山坑道徒步需要12分钟,设有三防教育馆,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等内容,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者。

「中国两弹城」,一段永远抹不去的红色记忆。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网上图片)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网上图片)

全力支持「三线」建设

1965年5月,中央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绵阳建设科研基地,院部定点梓潼,下辖安县、剑阁、广元、江油、梓潼等8个科研所。

修厂房、筑公路、架桥樑,县城从南到北摆开了「三线」建设大战场;腾房屋、让土地、种蔬菜,筛沙石、烧砖瓦、打石头,竭尽全力支援「三线」建设。当时,梓潼县还建立了「三线」建设「支重办公室」,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三线」建设也给梓潼经济社会带来福音,道路交通、水源供给、电力照明等均有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高峰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