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国五大宗教团体领袖共议宗教中国化

2017-09-08
「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记者 赵一存)由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此间在北京举行。论坛上,中国五大宗教团体领袖及知名学者围绕「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等话题进行探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宗教中国化需要各大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用中国人的思维、信仰体验、文化资源和生活习俗建立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在实践中增强中国意识、中国精神和中国话语。

与会嘉宾

与会嘉宾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表示,全球化时代探讨宗教中国化问题,不能局限于宗教自身和中国范围,而要将宗教置于世界宗教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中。各大宗教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宗教传统的固守无力回答现代人的精神关切问题。面对现代性危机,关键在于对宗教本义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阐释。

「一种宗教,既然来到中国就成为了『中国宗教』」,学诚认为,宗教的彻底中国化,需要突破原来的文化背景和教义阐释体系,重新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宗教教义体系,建立中国宗教的主体性。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表示,植根中华文化,因应社会发展进行「自我调适」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当前坚持道教中国化,必须加强道教自身建设,发挥道教的优势与特长;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道教工作,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想渗透,坚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反对『逆中国化』,」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穆可发指出,只有这样,中国伊斯兰教才能在中国化方向指引下生生不息、健康发展。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对于中国天主教的发展,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说,目前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正在研制天主教中国化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指导地方教会践行中国化的指导意见。他指出,天主教中国化是一项历史使命,「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努力,也需要在整个教会营造共识和氛围。」

基督教方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则表示,基督教在中国尽管已经完成主权上的中国化,但更深层的神学或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化则仍任重道远。文化融合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而在其进程中必须强调中国文化的母体地位。

据了解,此次论坛为纪念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 0周年系列论坛之一,近期还将举行「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 「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论坛」、「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0周年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论坛」,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论坛」等。

中华文化学院成立于1997年,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唯一以「中华文化」命名的中央级教育机构。学院自成立以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在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增进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文化自信和海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促进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诚:重构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宗教教义体系

学诚法师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学诚法师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6日在北京表示,宗教中国化,需要突破原来的文化背景和教义阐释体系,重新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宗教教义体系,建立中国宗教的主体性。他认为,全球化时代探讨宗教中国化问题,不能局限于宗教自身和中国范围,而要将宗教置于世界宗教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中。各大宗教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宗教传统的固守,无力回答现代人的精神关切问题。面对现代性危机,关键在于对宗教本义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阐释。

「宗教与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经之途。」学诚法师表示,宗教的本土化,既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共鸣与融入,亦是外来宗教向本土文化的主动敞开和自我更新。他认为,传统宗教需要从一种神圣权威的圣坛上走下来,用一种学习者、服务者的姿态,去主动了解现代文化思潮,体察现代人的精神诉求和信仰需求;同时,需要对自身宗教传统进行完整审视和深入挖掘。

在他看来,中华文化流传至今有五千年时间,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以儒家为核心,佛教文化同华夏文化结合在一起,故此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亦是不断提高佛教中国化新的精进的过程。

学诚法师介绍:

男,汉族,1966年出生,福建仙游人。1982年于莆田广化寺出家,于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和尚修学,1988年于四川成都文殊院宽霖大和尚座下求受三坛大戒。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莆田广化寺、陕西扶风法门寺、北京龙泉寺方丈。同时,学诚法师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李光富:道教需坚持中国化方向

李光富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李光富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作为中国五大宗教之一,道教是唯一一个中国本土宗教。不过,世俗社会对道教存在一些误解,比如很多人对道教的印象就是算命、八卦。对此,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表示,道教要随方设教、与时偕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道教的精神已经融入社会之中。道教的社会教化功能,一方面尊道贵德、积德行善,引导人们做好事、做善事;另一方面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崇尚自然。

李光富强调,道教崇尚天人合一、祈福太平,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随方设教,就是用道教礼仪为社会祈祷,为社会服务,引领人们向善,从礼仪这方面把社会引导好。

对于道教作为本土化的宗教,应如何坚持中国化的问题,他则表示,实际上,不仅中国本土宗教要中国化,外来的宗教亦需中国化,且必须要维护中国化。当下各大宗教在中国生活,都要按照中国的传统,必须要维护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要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相匹配。「只有如此,才能得到中国的认同」。

「道教的中国化,既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匹配,又要与现代社会的先进文化相融合,要与当今社会文化融合在一起,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他认为,坚持道教中国化道路,要从教育、宣传、教理教义等多重渠道来引导。

李光富介绍:

男,汉族,1955年出生,湖北郧县人。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湖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湖北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武当山道教学院院长。

杨发明:抵御极端思想渗透反对「逆中国化」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穆可发代替杨发明发言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穆可发代替杨发明发言

「坚持中国化方向,是所有中国宗教生存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指出,尽管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但伊斯兰教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都有一条主线将其贯穿起来,即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均能和谐相处、相融共进,各个时期中国的穆斯林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成功经验。」

杨发明表示,伊斯兰教在唐代传入中国后,就自觉强调政治认同、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积极吸纳中华文化,成功走上了一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先贤立足经典教义,融合宋明理学,政治认同上提出「二元忠诚」思想,社会伦理上强调「人伦五典」准则,文化适应上主张「东西同,今古一」的理念,既保证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为伊斯兰教中国化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亦为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新的内容和智慧。

近年来,中国的伊斯兰教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清真寺建筑风格上照搬外国模式,清真概念上扩大「清真」范围,滥用「清真」标识,甚至某些地区受国际极端或激进思想的影响,个别人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极端化倾向等等。对此,杨发明表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想渗透,坚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反对「逆中国化」。只有这样,伊斯兰教才能在中国化方向指引下生生不息、健康发展。

杨发明介绍:

男,回族,1965年7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宁夏贺兰人。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政协副主席,第十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马英林:正研究推进天主教中国化五年规划纲要

马英林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马英林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认为,天主教作为外来的宗教,从一踏入中国的土地,就已充分意识到教会「本地化」或「中国化」的紧迫和必要。「利玛窦规矩」就是把福音融入中国文化最好的例证。他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天主教会在「本地化」和「中国化」方面发展迅速,牧灵福传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神职中国化,彻底改变了所谓「洋教」面貌;制度中国化,并在礼仪、圣乐艺术、教堂建筑、圣像绘划艺术等方面探求中国化方向,确保中国天主教沿茪什磥阆V健康发展。

不过,他认为,中国天主教会的「本地化」或「中国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努力,需要在整个教会营造强烈的共识和氛围,需要充分发挥广大神长教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和凝聚广大神长教友的意志和力量。

他亦坦言,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或「中国化」经历了艰辛与曲折的历程,目前的景象来之不易。「一会一团」(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将继续加强神学理论的研究,扩大宣传和影响。不仅在神学理论上要中国化,也要在教会礼仪生活、圣乐艺术、教堂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大胆尝试。他还透露,当前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方面正研究制定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的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指导地方教会践行中国化的指导意见。

马英林介绍:

男,汉族,1965年出生,河北南宫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云南昆明教区主教。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

傅先伟:打造「中国基督教」

傅先伟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傅先伟出席「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论坛

「基督新教传到中国的时间大概只有200多年,这200多年的历史里面,基督教为国家与民族独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提出了爱国爱教的思想、自治自养自传的精神,」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指出,中国人要自己来管理,自己来教育,自己来修养,用中国的语言、文化、思维来传播基督教。

谈及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傅先伟表示,中国教会主权上的基督教中国化虽然已经完成,但更深层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化尚未完成。中国神学需要中国文化为其母体,运用中国文化的概念、语言和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等阐述基督教,才能为中国信众接受和理解。要用中华文化浸润基督教,使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散发中华文化气质,表达中国文化品格。

他亦表示,基督教要真正融入中华文化,真正打造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希望能够多一些中国人自己的创作,能够有中国的民族特点与元素,「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

傅先伟介绍:

男,汉族,1944年出生,上海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