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方津生证市场现方召麐假作

2017-10-03
图:方召麐一生酷爱书划艺术,即使年迈依旧坚持创作\资料图片

图:方召麐一生酷爱书划艺术,即使年迈依旧坚持创作\资料图片

【文汇网讯】 如今的香港艺术品市场可谓称霸亚洲,屹立世界,但若要追溯起来,香港艺术市场的历史并不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荷李活道逐渐形成了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市场气候,随之诞生了一批有閒有钱的香港收藏家。同时,香港艺术家的发展空间也迎来了蓬勃的春天,女划家方召麐(一九一四至二○○六)正是这「春天」里灿烂绽放的一朵铿锵玫瑰。然而,跟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一样,方召麐的艺术成就被市场高度认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别有用心者的仿造与临摹。日前,记者收到爆料,声称市面上出版发行的《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下册)》中有不少真假难辨、划风迥异的「方召麐作品」彩印图被收录其中,造成了读者的困扰与疑惑。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文 琰

▲香港女划家方召麐之子,着名骨科医生方津生在其诊所内接受香港大文传媒集团记者专访 受访者供图

▲香港女划家方召麐之子,着名骨科医生方津生在其诊所内接受香港大文传媒集团记者专访 受访者供图

这部名为《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的丛书分上、下两册,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中,除了杨德贤、李典等人之外,还赫然印有方召麐的子女:陆方宁生(名誉主任)和方津生(主任)。为此,记者联系到了方召麐的第八子,香港着名骨科医生、前圣保禄医院院长方津生。他欣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并对此事愤慨不已。

对文集编录概不知情

▼《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下册)》中的第一百二十六页划作《平安福》,方津生指其并非母亲划作资料图片

▼《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下册)》中的第一百二十六页划作《平安福》,方津生指其并非母亲划作资料图片

方津生首先否认了参与《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一书的编录工作,并表示就此事件,他保留对该编委会未征求其同意便擅自使用其姓名权一事的法律追究权益。同时,他亦声称其姐陆方宁生和他一样,对此书的编录事宜概不知情。

据了解,该书于二○○九年已印有纯文字版本,由杨德贤主编,主要收录包括董建华、饶宗颐、钱松嵒、池田大作、冯其庸、陈福善、杨德贤等社会各界人士对方召麐艺术成就的评价,并附有少量划作图片。如今这一翻印于二○一六年的新版,较之前版本不同的是增加了纯划册收录本,即《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下册)》。

方津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二○○三年起,我母亲就将她所有的艺术品都寄讬于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一开始并无正式成立,只有家里人知,后来就正式注册成为非牟利组织──方召麐(慈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拥有我母亲所有的艺术品。自二○○三年,她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在基金会中有相片记录,除了她已经转手送给他人或捐赠给美术馆,其他全部都收录在基金会里面。」据方津生介绍,母亲生前曾向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香港艺术博物馆捐赠数十幅作品。

方津生还表示,他自幼观摩母亲作划,对她的风格十分熟悉,《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下册)》中,例如第五十八至七十一页,第八十至八十五页,第九十一至九十三页,第九十八页、九十九页、一百零一页、第一百二十六至一百四十一页等,收录的多张作品图录均能肯定绝非母亲方召麐的划作真迹。他说:「母亲作划不会这么不小心,这(图册)上面的划很牵强很马虎,而且有些划蛇添足,只要是内行人一看都会摇头。」

对于《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编委会主任李典自称为方召麐弟子一说,方津生给予了明确否认。方津生称:「我母亲一生从未收过学生,更不可能有弟子。李典是九十年代时为母亲裱划的师傅之一,与我们方家也称不上有任何的紧密联系。」

对此,记者曾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联络李典本人。记者首先致电《方召麐百年纪念文集》的出品方─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电话拨通后记者表明来意,接电话的人随即表示无法通过出品方找到编委会、请直接联系编委会,随后未等记者进一步询问便挂断电话。之后,记者再试图通过北京虚苑美术馆联系李典,因该美术馆网页显示李典头衔为「虚苑美术馆馆长」。记者多次拨打了北京虚苑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接着记者试图通过电邮致信虚苑美术馆,但始终未收到邮件的已读回执,说明发去的邮件并未被打开。

身世传奇八子女好榜样

此外,记者亦向包括苏富比、嘉德等本港多间拍卖行询问求证目前关于方召麐划作的市场动态。截至发稿前,曾向方津生询问方召麐划作情况的苏富比未对记者的电话询问作出回应,其他多家拍卖行则委婉表示暂不方便接受此类访问。此前正在展出方召麐划作的艺倡划廊,其负责人姚金昌玲在接受大问传媒接团记者专访时称,是次展出的划作均来自方家直系亲属,并相信划作的真实度绝对可靠。

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艺术家,方召麐有诸多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在子女眼中,她亦是很好的榜样。方津生说,母亲对他们兄弟姐妹八人的教诲深远,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亦成为他们兄弟姐妹效仿的榜样。二○○六年,母亲身故后,他们兄弟姐妹都希望能将母亲的艺术造诣与全球各地喜爱艺术的人士分享。因此,方家曾向无锡博物馆捐出一百幅母亲留下的划作,而无锡正是方召麐的家乡。方家子女还向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Ashmolea useum)、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 useum)等世界知名艺术博览中心捐赠多幅方召麐的划作,致力将方召麐的艺术魅力传播至世界各地。

此外,方召麐基金会现正与香港赛马会及亚洲协会香港中心(Asi ociety)联合举办「道无尽:方召麐水墨书划展」,展出超过六十件展品,当中包括四十八件方召麐真迹以及印章、照片、奖状等个人物品,力求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方召麐艺术。

延伸阅读:

为人宽厚 情系国家 姚荣铨忆「忘年交」方召麐

在子女眼中,方召麐是坚强伟大的母亲。在朋友眼里,方召麐为人宽厚,热爱国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人钦佩。日前,沪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前《新民晚报》资深记者姚荣铨接受了大文传媒集团记者的专访,忆起他与方召麐逾二十年的交情。

《春牛图》立意巧妙

「我与方博士相识于一九九六年。那时,《新民晚报》派我前往香港研究与内地同步出报及扩大发行等事情,迎接香港九七回归祖国。」姚荣铨回忆,当时偶然在一期《明报月刊》上看到封面人物是方召麐。

他发现方召麐与上海有文缘、有人缘、有情缘,于是从友人那里要到了方宅电话,相约做了个闪电访问。「这(杂志)不看则已,一看就看出了一个『忘年交』。」

一九九七年是牛年,方召麐开笔划了一幅《春牛图》拿给《新民晚报》发表,其中的奥妙在于题识「建设大中华,甘为孺子牛」。「方博士同候任特首董建华是同生肖都属牛,所以她欣然题了『建设大中华,甘为孺子牛』,把『建华』两字巧妙嵌入。」姚荣铨续说:「她还添了一联,『生活安定,始有生计』,是对香港全体公务员,平稳过渡为崭新香港特区政府服务须尽心尽力的嘱讬和鞭策。」

一九九七年五月,香港回归祖国前夕,方召麐应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邀请,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这项作为上海迎接香港回归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也成为当年沪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查良镛专程前往主礼。

撰写回归纪念碑铭

而于一九九八年创立的沪港文化交流协会亦与方召麐密切相关。姚荣铨说:「方博士在牛年岁尾,约我到南山别墅划室聊天。划桌上却放了馄饨皮和菜肉馅心,说是亲自包馄饨给我品嚐。她一边裹馅心,一边谈心,说香港虽然回归祖国了,但是文化回归还要用心用力去努力做才行,才能真正做到人心回归。她建议我去请李和声、李和鑫、金董建平、苏树辉等爱国爱港人士来创立沪港文化交流协会,旨在文化回归促人心回归。她不但用毛笔题了会名,并且再用钢笔在一个信封背面译成英文,便于我去注册。从此开始,她作为创会会长都乐意参加活动。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个活动便是把她撰写的、树立于陕西黄帝陵的《香港回归纪念碑铭》,制成万枚小型纪念张发行,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

延伸阅读:

色彩鲜明 风格奔放 邓海超谈方召麟划作

「道无尽:方召麐水墨书划展」中展出的方召麐作品《黄河》主办方供图

「道无尽:方召麐水墨书划展」中展出的方召麐作品《黄河》主办方供图

关于方召麐的艺术成就及划风特点,大文传媒集团记者日前专访了前香港艺术馆总馆长邓海超。一身紫衣的他,不仅准备充足,还自备材料,就坐之后便开始对那位昔日在香港备受关注的女划家侃侃而谈。

1955年首办个展

邓海超说:「方召麐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是她作为艺术家的别致之处。」

一九一四年一月十七日,方召麐出生于江苏无锡,乃家中长女。家境优渥的她自幼就对书划艺术颇有研习,后于一九三七年入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修读近代史,一九三八年与方叔平将军长子方心诰完婚。此后的一九三九年至四七年间,她与丈夫离英赴美,再到香港,香港沦陷后,流离迁徙于国内多个省市,其间先后诞育八个子女。

一九四八年,方召麐与家人移居香港,两年后丈夫方心诰骤然离世,她独自一人负担起了照顾八个子女的重任。但在生活的种种磨难面前,方召麐也没有放弃她对艺术的热爱,先后拜师岭南划派名家赵少昂及国划大师张大千。时至一九五五年时,方召麐已有能力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内举办她的首个个人书划展览。

邓海超认为:「经历过战乱困苦的方召麐非常关注战争时局、世界和平等划作议题。她最脍炙人口、极富独创性的『船民图』系列作品足为代表。」香港回归之后,方召麐创作了多幅以「和平颂」为主题的划作,反映出她对祖国和香港美好前景的憧憬之心。

回归后绘「和平颂」

对于方召麐的划作风格和艺术特点,邓海超认为与严谨古板的中国传统水墨划分别颇大。他在采访中对记者说:「方召麐早期学艺时,受岭南划派影响所以划作色彩鲜明,后又跟随国划大师张大千,创作风格自由奔放,不拘泥于刻板传统之中。」

但也正是方召麐划作笔触的自由奔放令造假者有机可趁,邓海超认为「方召麐的划作不难模仿,要做到形似并不难,但若要神似就绝非易事了。」同时,邓海超向记者举例道:「她作品的『神韵』中表现出她赤子情怀的心态,(划作)经常以祖国山水为题材,人物的神态处理上也能看出一种乐观的情绪在其中。」

综观这位二十世纪女划家的特殊经历及划作风格,邓海超认为:「她的划作在市场上应该有更高更合理的价值,而这需要更加全面的艺术推广力度去进行配合。」


责任编辑:glory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