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笔下留情 |维园中秋夜的蜡光

2017-10-05

作者:萧雪桦

维园的中秋夜依然热闹,只是节日的热闹在悄悄变化。

维园一向是香港最有中秋节日气氛的地方,这主要指夜晚。四面八方的游人都提蚇O笼到来,很多到大草地一带佔上一角,用灯笼、蜡蠋装点自己的小地盘,大人小孩都兴致勃勃,年轻情侣则别有情怀,总之是各出巧思。大家都一定带来饮食,但吃喝显然次要,享受月光下朦胧光影里的气氛、情调才最重要,连小孩子也直觉地晓得而在幽暗中兴奋莫名,似乎火光燃起了人的原始冲动。

维园的中秋光影(萧雪桦摄)

维园的中秋光影(萧雪桦摄)

早些年,每近中秋,当局便以各种方式劝吁市民不可「煲蜡」,以防灼伤、招火,也防公共地方受到蜡迹污染。如今,好像听不到这规劝了,各种科技发光产品普遍取代了原始的蜡蠋。

在维园所见,大人小孩手提的灯笼都是电子的,灯笼与时俱进,传统的杨桃灯之类,一个不见。在从前水洩不通的大草地,人少得多了。草地中以胶带划分出宽阔的通道来,游人只可在划定的方块内席地赏月。用来营造气氛的光源,多数是电光或萤光。有些灯笼昏明摇曳,以为是蜡光,走近了才知道是仿蜡光的电光。

维园的中秋光影(萧雪桦摄)

维园的中秋光影(萧雪桦摄)

挂起风琴式纸灯笼的不多,用月饼盒点蜡蠋的亦少,更不见有小孩玩这玩意,大概家长都认为这危险。倒是见到一位婆婆这样做,在大草地一个四周较空旷的地方,默默地燃点起一枝又一枝小蜡蠋;蜡光被吹灭了,又再燃点,约十来枝。她看来是独个儿到来的,蜡光四周看不到有任何有其他人围坐的迹象。

在大家都庆祝人月团圆的中秋夜里,这位独自点燃和守护蚅光的婆婆很特别,但没有引起注意,只有我在十余尺外用照相机注视荂C她背后该有什么故事?

我想起一首老歌,《蜡光里的妈妈》: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茬\多牵挂。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变化总是不可抗拒,就如歌词接蚖〞满G「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燕离巢,谁能阻?

维园中秋夜的人潮相信没有减少,只是都被吸引到球场那边的花灯会去,都是只作旁观者看热闹去的。那热闹也与几年前不同。一二、一三年,当局曾与一些建筑师合作,在球场筑起富有创意的巨型「花灯」,让人耳目一新。这安排不知怎么无以为继,近年都只见大型紥作公仔,不好说粗制滥造,新意则实在看不到了。

(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于岄鸣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