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林郑施政报告「首秀」的三个「最」

2017-10-11
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制图

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制图

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制图

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制图

文/李俊

 林郑月娥的首份施政报告出炉,以「一起同行 拥抱希望 分享快乐」为题,为香港市民描绘了一幅提升未来发展竞争力、提升生活素质的施政蓝图。当中不乏一些「惊喜」措施,也有不少「破格」之举,可以看出林郑「有决心、敢创新」的「好打得」施政风格,她要尽一切努力为市民开创香港更好的未来,相信可以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报告涉及范筹极多,既有短期的政策,也有长远的规划,而涉及具体政策更是名副其实的「无微不至」。综合而言,此份报告有三个「最」值得一谈﹕

报告篇幅乃历届最长

林郑月娥的首份施政报告长达49000字,篇幅在四位行政长官中为最长(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麦钧杰摄)

林郑月娥的首份施政报告长达49000字,篇幅在四位行政长官中为最长(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麦钧杰摄)

香港回归二十年,共产生了四位行政长官,虽然每位特首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施政侧重也不尽相同,但若单从篇幅而言,林郑的首份报告是最长的。过去三位特首,篇幅短如董建华只有12900多字,长如梁振英达31900字,但都不及林郑月娥的49000字可比。这份报告亦将大大拉高回归以来施政报告的「平均字数」。当然,篇幅只是一个形式,内容才是最为关键。林郑报告之所以长,「首份」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要涉及的新政策多,要阐述的新思维也多,没有理由为了简短而「削足适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报告「长」,证明用功也「深」。

政策受惠的市民最多

除了「长」,还要谈「多」。过去每份报告都会推出不同政策以惠及各阶层市民,但林郑的这份报告,直接受惠的市民必然是最多的。最直接原因是,她推出了「免入息审查的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每月交通开支超过400元的市民上限可「报销」300元,料有多达200万名市民受惠,涉及约6亿元公帑。当然,有人或许会说,过去曾有过「每人派6000元」的往例,但那是财政预算案,在施政报告让200万人直接受惠还是首次。

林郑推行一系列民生政策,让市民直接受惠(资料图片)

林郑推行一系列民生政策,让市民直接受惠(资料图片)

除了交通津贴,其他的政策如「绿表置居计划」及「白居二」恒常化、设「港人首置上车盘」、30亿元推行「楼宇更新大行动」、20亿用于资助旧式商住楼宇提升消防要求、增加「在职家庭津贴」、设立120亿元「宿舍发展基金」、为中小学提供「空调设备津贴」、为大学研究资金额外预留100亿元、「科技专才培育计划」5亿元等等。光是「利得税两级税制」一项,涉及少收公帑58亿元;而增加3%的公务员,更是历年所罕见。梁振英担任特首时在2016年曾有过涉及500亿元的惠民措施,但相较而言,林郑的这份报告更为具体,「小市民」、「小企业」受惠的更为直接,也应当是更多的。

政策调整的幅度最大

林郑一直强调「敢创新」,实际上整份施政报告也体现了这一点,她虽没有提出增设新的政策局建议,但对政府的一些架构却做了较大幅的调整。例如,改组「中央政策组」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把原属政务司司长办公室的效率促进组拨归创科局;将「法援署」由民政事务局拨归政务司司长办公室;成立「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取代「经济发展委员会」「策略发展委员会」;新设并亲自主持「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举行年度「行政长官高峰会」;金融发展局成独立于政府的「担保公司」等等。这些调整,未必与市民直接相关,但却是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诸多诉求,对促进政府的内部运作,有十分正面的作用。

林郑一直强调「敢创新」,新设并亲自主持「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资料图片)

林郑一直强调「敢创新」,新设并亲自主持「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资料图片)

总而言之,这份报告体现了林郑的施政风格,至于是否能令所有市民满意,则有待日后具体政策落实的效果来检视。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她上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就房屋、财税、创新科技、香港与内地合作等方面阐述施政计划(中新社)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她上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就房屋、财税、创新科技、香港与内地合作等方面阐述施政计划(中新社)


责任编辑:阿朗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