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北京观察|十九大释最强信号 改革开放绝不动摇

2017-10-17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记者何嘉骏 摄)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记者何嘉骏 摄)

文/郑曼玲

「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坚定向前、不会放慢。」17日下午,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的一席话,有力地回应了关于「中国将勇往直前还是折返后退」的外界疑虑,与长期萦绕在民间的对于改革开放的殷切期许相互呼应。这一郑重宣示,释放出关于中国未来路向的强烈信号,恰似负责任的执政党交出的一份顺民意慰民心的改革「信约」,亦可视为面向世界郑重作出的中国立场阐述。

如果说,五年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如同一幅气势恢宏的划卷,那么其中最为鲜明的标志,便是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反腐倡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医疗等民生改革……破局开路,渐次开花,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不过,改革显然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当下中国,依然面对着长长的「问题清单」: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较多。可以说,进入深水区的中国式改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此关头,外界迫切关注的是,当局是否具备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能否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十九大中作出全面部署,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来破解一批阻力较大的「老大难」问题。

对此,十九大发言人庹震以一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公众派出了「定心丸。」他甚至坦诚回应了外界关切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表示十九大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机制建设受阻,某些国家开始以邻为壑、相互「筑墙」,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的风险。那些意欲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国家,时刻担心着中国是否也会「拉起吊桥、关闭大门,」并将十九大是否重申「对外开放」,作为观察中国道路、感悟中国信心的重要风向标。

针对这些议论,庹震在记者会上亦予以正面回应,一句「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我们要实现的,就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执政党当局的开放自信表露无遗。

事实上,几年来中国一直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北京APEC、杭州G20、达沃斯论坛、金砖厦门会晤,越来越多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国际广泛认同,也给世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惠及万邦,美美与共」的开放理念。

而今,开启改革开放新征途,正逢其时。在牵系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听到了执政当局掷地有声的有力回应,显示中共十九大将继续锁定改革开放选项。期待未来几天,肩负重任的中共代表们,能够吸纳民意,凝聚共识,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以对外开放的姿态刷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责任编辑:京辰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