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科学家聚京城 共商未来科技

2017-10-30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见面会现场。北京传真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见面会现场。北京传真

【文汇网讯】 (记者 马晓芳北京报道)为期两天的未来论坛年会昨日在京闭幕,全球40余位具有卓越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出席了论坛并就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学话题做主题演讲。在14场专题研讨会中,科学家们不仅对基础科学的前沿成果进行讨论,更对包括高效计算、脑科学、新能源、基因技术等将对未来科研、产业、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超强科技展开了头脑风暴。29日晚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项2017未来科学大奖也在众多瞩目下隆重颁出。

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今年9月9日公布获奖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凭借其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获得「物质科学奖」,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因其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今年首度颁发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则授予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贡献的北京大学许晨阳教授。

施一公:科学大奖激励青少年崇尚科学

施一公在会场指出,近几十年间,约有五百万人海外留学,其中三百多万人回国效力,没有这个大时代做背景,就不会有现在的未来科学大奖。」同时,他也认为大奖带来的效应远不止于大奖本身,「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听的故事、看的书多数都跟科学有关,崇拜的是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科学家,梦想的都是做科学家工程师。科学大奖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尤其是推动年轻一代重新崇尚科学精神,中国在过去两三百年期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能不能引领中国回到世界科技的制高点,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跟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才是科学大奖希望带给社会、带给未来的激励。」

施一公说,在教育模式上,公平和卓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公平会损害卓越,但是必须要保护和维持公平。比如高考,我非常支持高考,高考是唯一让农村、山区、家境贫寒的孩子摆脱自己世代境况的途径;没有高考,就没有现在一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等社会精英从农村走出来。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而人口众多的中国,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怎样鼓励创新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一个社会的深入思考、智慧应对和整个文化环境的支持才能够实现。

潘建伟:未来科学大奖树立风向标

潘建伟则对未来科学大奖的公信力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认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是真正能够洞察世界科学前沿的学术群体,去年和今年的获奖成果的研究领域都在随后的诺贝尔奖的颁布中得到了呼应,一定意义上,未来科学大奖给世界性的科学大奖形成了风向标的作用。

新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科学家逐渐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曾经的筚路蓝缕此时已是激流勇进,追赶、超越、始终立于世界科学的潮流之巅才是最终的目标,幸运的是,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书写满意的答案。


责任编辑:glory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