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内资在港狂开30多家中医馆

2017-11-09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 记者 石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香港新都城广场的一家医馆,虽只有300尺,但内部却设置了前台接待处、2间坐诊室和2间理疗室,这只是和顺堂在香港开设了30多家分店中的一家。6年前,和顺堂从深圳出发闯荡香港,6年后,和顺堂再次从香港出发走向世界。

适应香港环境开拓新模式

2011年,和顺堂试水香港,在跑马地开设了第一家医馆,历经了3年的坚守与摸索。2014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实施,和顺堂看准了历史发展机遇,采用全新的「中央药房+地铁沿线诊点+APP预约」经营加快香港发展步伐。第一期投资2000万港元,请来香港创新科技署前署长王锡基担任香港「和顺堂国际」CEO。然而,让和顺堂董事长宋钢始料不及的是,由于深港两地市场环境的不同,和顺堂在深圳顺风顺水,在香港第一次试水就亏的一塌糊涂。

时隔多年后,如今负责和顺堂香港业务的孟永明分析,当年和顺堂的失误主要存在选址和员工管理上。这位曾担任沃尔玛韩国区总裁及G2000集团首席执行官,孟永明用自己的业务经验,帮助和顺堂重新制定思路,将店址选在地铁沿线及大型社区商超内。

记者在新都城店内见到,中医师在坐诊室为患者完成问诊后,马上可通过APP软件把处方与药材剂量传输到中央药房,由专业药师配药并及时完成煎制,以保证极短时间内把中药送到消费者指定和顺堂门店中,再由消费者上门取用。

对于消费者而言,APP软件则是提前预约心仪中医师、确定诊疗时间、清晰处方构成、了解煎药进度、按时提取中药的一条龙服务软件。据孟永明介绍,这是全港首创的「中央药房+地铁沿线诊点+APP预约」中医药创新经营模式所研发的现代化中医药服务系统,荣获2015香港信息及通讯科技奖——最佳商业方案(应用)金奖。

据孟永明透露,和顺堂目前已经在香港中环、金钟、太古、跑马地、观塘、九龙、荃湾、宝琳等地铁沿线地段前后设立了30多间医馆,每间店舖面积在200尺到400尺,平均为300尺。「这与香港消费者的心理有关,一方面门店装修为中高档,可让市民第一感觉就清爽,另一方面如果店舖面积过大,会让消费者觉得买药的成本就会增加。」

香港中医药市场有望腾飞

回归前,香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影响,使中医药长期处于被排斥的地位。回归后,香港中医药发展和进步是显着的。孟永明认为,最近十年香港的中医药环境明显改善,有望迎来新的曙光。

通过对市场调查,孟永明发现香港的中医药需求人群不仅限于老年人,随着中医养身理念深入,香港中青年也有较强的中医药需求,这些人大多是选用中药调理身体。「港人几百年来广泛使用中医药,对中药的认识同内地基本相同,他们坚信中药的疗效。」

孟永明告诉记者,目前香港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约1.2万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三所大学提供5年全日制中医本科学士学位课程,这三所学校每年可为香港提供150多名中医师,这与和顺堂等中医馆可实现很好的对接。

宋钢表示,香港中医药工作人员精通中英文,知道西方国家对中药产品准入的要求,同时也能明白中医药,可担任中成药走向世界的桥樑角色。同时,香港具有一批国际市场经验的人才,能及时掌握国外消费者心理和产品需求,对中成药国际市场开拓很有帮助,这也是和顺堂选择在香港开店的原因。「目前,和顺堂在香港有200多名本地员工,70多位坐堂医生。」

为中医药找回本色带来曙光

在宋钢的表述里,名厂出名药、名药配名医、名医驻名馆,和顺堂模式是四位一体,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构成国医药馆连锁经营的封闭循环。

香榭里店是和顺堂的第一家国医药馆,走道里悬挂着和顺堂「和大夫」们的简介,店长介绍说,店里目前有7名常驻中医和5名客座中医。12名「和大夫」各有擅长,既有世家传承的老中医,也有科班毕业的医学博士,有的临床经验长达40多年,有的甚至还给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看过病。

和顺堂旗下现在拥有300多名「和大夫」,不仅有退休的老中医,也吸引了众多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士。45岁的赵学军是一名医学博士,加入和顺堂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离开体制投身民营企业,他坦言除了家庭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实现中医的价值。

「中医诊病是很复杂的过程,耗费的时间也长,病人都有个体差异,比如望闻问切中『问』这一环,不仅要问既往病史,甚至连祖宗三代的情况都可能需要问到。」他表示,普通医院往往难以提供这样的诊疗条件,而和顺堂没有各种创收指标、没有任务压力,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详细问诊,

「中医是技术活,也讲求经验的累积,和顺堂的这种模式更有利于中医知识的传承。」

中医药走出去充满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医药虽然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普遍难以打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中药国际化」口号喊了多年,中药还一直在家门口徘徊。

宋钢认为,文化的差异是必然的,中药配方来源于几千年经验积累,很难像西药那样解释清楚到底是哪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因此通过香港了解国际市场,让国际市场通过香港了解内地中草药,若是就医论医、就药论药,缺乏文化认同感,中医药走出去就只能永远在路上。」

此外,我国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控制较晚,药品质量也是一大瓶颈。宋钢表示,在长远来看势必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及体系建设,进而对消费者的用药安全造成不良影响,阻碍中药产业的升级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降低中药在国际上的信任度。

近两年来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中药发展将起着促进作用,而宋钢认为,中药国际化的推进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不仅仅是需要将该中药品种实施国际化,而是需要将涉及到中药制药整个产业链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实施全面国际化。

责任编辑:京辰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