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凝聚深港科技力量 打造大湾区新硅谷

2017-11-16
香港贸发局邀海内外知名科技企业领袖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硅谷」各抒己见(记者毛丽娟摄)

香港贸发局邀海内外知名科技企业领袖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硅谷」各抒己见(记者毛丽娟摄)

【文汇网讯】 (香港文汇网记者毛丽娟)深圳高交会期间,香港贸发局和香港政府创新科技署联合举办「香港科技论坛」, 邀请海内外知名科技企业领袖围绕深港两地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硅谷主题各抒己见,探讨凝聚深港科技力量,打造大湾区新硅谷。与会专家认为,深港两地最大的互补来自于人才的互补性,在人才的培养上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吸引人才留下是关键

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裁尚海龙在发言中称,汇聚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硅谷的首要想法就是要有放眼世界而不局限于本地的视角。他说,粤港澳大湾区有各种优势,每天都会有世界级的机遇在此产生。香港与深圳人才无缝对接后就可以大于新加坡、大于以色列,如果将香港和深圳的市场优势相结合,相信超过美国和欧洲都是有基础的。

尚海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选拔人才不能列标准,而应该识别其眼光、心胸、格局,多给80后一个舞台,对他们的激励一定会超过70后。

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亦表示,将深港两地科技力量汇聚需要人才、教育和创造性思维,而两地的优势就是人才,大湾区机会多、年轻企业多,如何吸引人才留下最关键。

吁政府创设条件利「互通」

香港城市大学知识转移处主管艾荃表示,科技是为了幸福感,大湾区最重要的是需要优质生活,包括生活体验窗口,在这方面领域肯定会有机会。同时,深港两地最大的互补来自于人才的互补性,在人才的培养上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香港创奇思副总裁钱国强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大湾区面临的挑战。他认为,政策可以更大限度放开、让人才流动起来,以他所在公司为例,目前内地同事参加香港的项目很痛苦,有时一个项目开发周期长,但他拿的签注要每周往返内地,给工作生活带来了麻烦;另外,尽管现时通关越来越便利,但从深圳或者珠海到香港数码港的时间仍然很长。他呼吁,未来大湾区各城市的政府是否可以研究更便利人才互相流动的政策。

张克科表示,深港两地「在一起」是手段,「融合」是目标,「通」还是个大问题,两地未来要为深港企业多搭条件,便利其互融互通,只有大湾区内9个城市先「小通」,未来大湾区才能「大通」。


责任编辑:乔一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