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文汇网独家专访已故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之子汪致重

2017-11-30
汪道涵之子汪致重近日在其上海的家中接受本网独家专访。(赵一存 摄)

汪道涵之子汪致重近日在其上海的家中接受本网独家专访。(赵一存 摄)

【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记者 赵一存上海报道)30年前,台湾地区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两岸破冰。24年前,「汪辜会谈」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两岸新局。此番回看过往的30年,虽几经跌宕起伏,但始终无法阻挡两岸交流的历史大潮,「汪辜会谈」更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民族和解的光明和希望。就如汪致重说,纪念「汪辜会谈」令后人有更加明确的责任感,而汪、辜两位老人常驻后人心中,则是因为他们在复杂的环境和压力之下,把自己交给了历史、交给了人民。

汪致重在「道涵藏书」书架前 。(赵一存 摄)

汪致重在「道涵藏书」书架前 。(赵一存 摄)

这位已故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之子、上海向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汪致重近日在其上海的家中接受本网独家专访时,以「不辱使命」评价父亲为开拓两岸关系付出的心血。忆及「汪辜会谈」及后因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而停止协商、2008年国民党再次上台而恢复协商的曲折历程,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汪老为推动两岸交流发展进程而不为人知的往事。

在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二楼的「道涵藏书」进门处,悬挂着汪老的大照片 。记者 赵一存 摄

在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二楼的「道涵藏书」进门处,悬挂着汪老的大照片 。记者 赵一存 摄

汪辜会谈建基「九二共识」

「道涵藏书」三楼,陈列着与汪老相关的一系列展品。图为海基会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时,马英九赠给汪道涵之子的礼物。记者 赵一存 摄

「道涵藏书」三楼,陈列着与汪老相关的一系列展品。图为海基会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时,马英九赠给汪道涵之子的礼物。记者 赵一存 摄

1987年底两岸开放探亲,打破38年「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状态,随茪H员往来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逐渐衍生出了一些有关两岸人民权益的棘手问题,包括各种纠纷和犯罪活动等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两岸同胞的正常交往,亟待妥善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已不可避免。台湾方面于1990底成立海基会。为了便于联系海基会,大陆方面于1991年12月相应成立了海协会。但两会若要进行事务性商谈,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必须首先明确:两岸间的事务性问题是一个国家内的事情。这就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

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过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而于1993年举行的首次「汪辜会谈」正是建立在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

推进两岸交流进程 汪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汪道涵邀请辜振甫在兰心剧场观看京剧

汪道涵邀请辜振甫在兰心剧场观看京剧

从1991年12月大陆海协会成立,到1993年4月第一次举行「汪辜会谈」,汪道涵所处的位置举足轻重。汪致重表示,对于彼时的海峡两岸而言,真正的决策者是邓小平。「邓小平当时提出,海峡两岸问题这一代解决不了,可以由下一代来解决,下一代也许比我们更富有智慧,能够找出更好的办法。他又讲,两岸只要承认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商量。」故此,两岸问题其实是由邓小平提出方针,把所有问题全部明确之后,选择一个来执行这项工作的人,「这个人就是我父亲。」

2005年9月1日,汪道涵会见辜振甫夫人严倬云女士

2005年9月1日,汪道涵会见辜振甫夫人严倬云女士

对于如何评价父亲,他在表示,「首先,邓小平知人善任;第二,我父亲不辱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心尽力为完成邓小平交给的任务做了毕生的努力。」

他回忆称,在「汪辜会谈」之前,所有涉及海峡两岸的问题,全部由邓小平亲自决策,「那时他已经退休,但实际上还是由他决定,人选、谈判的内容,包括『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其实是用一种含混的方式解决一个明确的问题,就是我们大家都属于一个中国。当时在各表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保留口头上的协议等等,这些全部由他决定。父亲是代表和转达了中央的意见,然后用最合适的方式使对方接受这个意见。」这为日后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进行事务性商谈奠定了基调。

汪辜会谈 耄耋老人不辱使命拓两岸新篇

汪道涵与子女们在一起。后排左二为汪致重

汪道涵与子女们在一起。后排左二为汪致重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时,在新加坡海皇大厦,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脸带笑容,面对不同方向的镜头,四度握手,定格了一个加载史册的历史瞬间,翻开了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新篇章。双方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和《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等四个文件。汪致重指出,首次「汪辜会谈」是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父亲尽心尽力完成了国家交代的任务。」

回忆起24年前举行的首次「汪辜会谈」,汪致重仍难掩激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是两岸高层在隔绝38年之后的首次会晤,是在书写历史,父亲80高龄受此重任,心中激荡澎湃。」他回忆说,会谈前夜两位耄耋老人开怀畅饮,酩酊大醉。汪老本不善饮酒,当晚却频频举杯,而辜老当时身患重病,却仍不听劝阻,连饮数杯茅台,「这意味荂A老人身负两岸百姓重讬,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了!此情此景父亲后来经常提起,感慨不已。」汪辜二老素昧平生,却由此而成莫逆。汪致重表示,辜老夫人严倬云女士和子女们每言及此,亦为这对性情中人晚年相遇而惺惺相惜的友谊唏嘘感叹。

「一定会统一,我们等一等」

「汪辜会谈」后不久,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就公开声称,他「从未讲过一个中国」,这为两岸交流进程带来不确定性。「1996年李登辉连任,那时候父亲在家里整休,我从松江赶回来看他,他就直接问我看到选举结果了没有,」在汪致重看来,其实父亲那时就已预料到,两岸的会谈可能将出现波折。

1998年汪辜再次会面并达成四点共识,但由于台当局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不愿展开政治谈判并进行预备性磋商,只是含糊表示展开议题广泛的对话,这使得四项共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在那样一种诡谲的政治形势下,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就不能再说什么了,因此大家都很失望。」汪致重回忆,此次会晤之后,父亲告诉他,辜振甫与父亲见面之后只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虽然很悲情,但是心里感觉情谊仍然在,彼此对两岸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辜老临别时握茪鷟邞漱漶A跟他讲『一定会统一的,我们等一等吧!我们等一等。』」

忆及此,汪致重表示,两位老人为国家大事和民族希望鞠躬尽瘁,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亦非个人力量所能左右,只能尽力去推动事情的发展进程。他说:「两位80多岁的老人,很悲情,也很激动。接受任务,呕心沥血,一心只盼两岸统一,但这时其实心里都清楚,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了。」

最遗憾终生未踏上台湾土地


「惊悉振甫先生遽归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致重说,这封父亲痛悼辜老的唁电,其实足以体现汪老自己长年以来念兹在兹的家国情怀,未能踏上宝岛台湾的遗憾,最终成为父亲未竟之志,亦使得汪辜二老最终海峡永隔,抱憾终生。

汪道涵教孙子祖同练习书法

汪道涵教孙子祖同练习书法

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汪道涵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辞世,享年90岁。就在前一天,正是好友辜振甫逝世的农历周年忌日。时间上的巧合,更令人唏嘘。汪致重回忆称,1998年「汪辜会晤」约定,汪道涵将于第二年秋季到访台湾。然而随荍黤n辉抛出「两国论」,一切交流进程戛然而止。「北京这边很快就知道了,所以父亲去台湾的访问只能取消了。那时候行装都打点好了,就差订机票了,知道消息时我就在他身边,父亲那种深深的遗憾溢于言表,这件事情对父亲打击非常大。」

在汪致重看来,历史的机缘很难得,且任何一个机缘都是稍纵即逝,没有把握好,就很难再出现,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想法就能解决的,而每个人都希望在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里,能够尽可能地多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眼看茬ㄓw经磨合得很好了,忽然出现这一个变故,就没办法了。」

不动手术晤连宋 耽误病情不后悔

病重的汪道涵

病重的汪道涵

2004年10月,汪道涵出现胃里边反流的病症,原因不明,「很难受,做各种检查只是显示癌症指标高,但就是检查不出来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有一位医生反反复复看片子,最终发现胰腺上有个小阴影,就觉得坏了,可能是胰腺癌。」但是汪老坚持停止一切治疗,任何手术都不做,「当时1月份已经定下来,3月见连战,5月见宋楚瑜,他觉得手术需要一段恢复期,这就把一切事情都耽搁了,」汪致重回忆,「父亲觉得自己马上就是90岁的人了,还不能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因为个人原因耽误两岸交流进程,自己活茪]就没任何意义了。」

「父亲要求停下所有的检查和治疗,后来根本无法进食了,就一直忍荂A身上揣蚖騛}的瓶子,有会见就摘掉。其实每次穿鼻饲很痛苦,他就忍茪]要去会见,谁劝都不听,最后真的耽误治疗了。」汪致重说:「5月14日会见宋楚瑜之后,16日就手术,然而医生打开胸腔发现,癌细胞已经全部扩散,没法手术了,直接就缝上了。但是父亲不后悔,他觉得任务完成了,生死有命,这一辈子能为国家、为民族做的事都做完了。」

翌年12月24日,汪道涵逝世,汪致重回忆,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心系两岸关系发展。12月20日那天,汪老正认真阅读台湾最新动态,突然感到不适,旋即进入急救状态,「走得很安详。」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汪道涵热爱台湾、了解台湾,身体力行贯彻中央「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理解、关心台湾民众,广泛接触台湾各界人士,做台湾民众的工作。汪致重回忆,汪老自1993年之后至临终前的十几年间,每天都有台湾各界人士要求拜会他,以至于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要会见十几拨台湾客人,「不分阶层、不分党派、不分城市乡村,只要时间允许都会见。」不仅如此,就在最后时刻,汪老依然心系两岸。

1993年「汪辜会谈」之后,汪道涵从幕后走到前台。汪致重回忆称,这之后,几乎所有到上海的、准备在上海工作的、在上海居住的、路过上海的,甚至到上海旅游的台湾人,只要想见汪老都没问题,「从早到晚,不辞劳苦,都见、都谈。后来我去台湾,几乎是所有见过的人都跟我讲,曾拜会过父亲,我真的很吃惊。不过回想那时,父亲也说过,只有这样才能对台湾了解得更清楚,也只有这样,所有台湾人才能够从他个人而感觉到大陆对台湾是有亲情的。」

汪致重说,这种会见甚至持续至汪道涵离世前,就连养病期间亦是能见则见,一刻都不会耽搁。不仅如此,「父亲还跑去台企参观了解,去浙江、去福建,那时候他把所有涉及台湾的企业都跑遍了,能看的全都看了。」

2005年5月,汪道涵会见宋楚瑜之后开胸手术,彼时,他只能卧床而不能起来活动了。「父亲跟我讲台湾相关的问题讲的最多,讲历史,讲百姓,讲两岸关系,到后来根本动不了,每天躺在床上,我就每天给他念书,全都是关于台湾的新闻、评论,念完我还会问他,为什么是这样,他就会认真地给我讲。父亲真的是一生都在为推动两岸交流而努力。」忆及往事,汪致重依然感慨不已。

续写「汪辜故事」 完成父亲遗愿

身为汪道涵之子,汪致重走近台湾各个阶层民众,甚至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表示,父亲未能踏上台湾土地,以致抱憾终生,自己作为儿子,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尽管没人要我这么做,但每次都会不自觉地这么做,每次都会想到父亲,浑身就充满力量。」2010年,他与辜振甫长女辜怀群成立基金会,希望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的民间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前辈未了的心愿,由后辈续写。

「『汪辜会谈』之后,我问过父亲,是不是这次会谈之后,两岸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是父亲说,国家大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推动,至少需要20年至30年才能看出眉目,」汪致重坦言,彼时自己尚是个热血青年,对两岸问题完全不理解,也正是那一次,正在看书的父亲认真地找出几本涉及两岸问题的书拿给他,让他好好学习。汪致重说:「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也是从那时起,父亲经常跟我谈两岸的事情。」

受限于两岸局势,汪辜两老终生只见过两次。每忆及此,汪致重倍感遗憾,但国家大事不会因个人意志而转移,所以只能尽量去做自己能做的。他说自己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如今全都用在工作上,「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一个台湾人的真实想法,有些从官方做不到的事,民间是可以做到的。」汪致重认为,两岸关系更多是民间的交流增加感情,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不能说该怎么做,我只能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没有任务,也没有人让我这么做,或许,这就是我作为汪道涵的儿子,能做的事情我就尽最大努力去做。」

汪辜两老的两次会面,让两家成为至交。2010年,汪致重与辜怀群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向阳公益基金会」。汪致重介绍,基金会没有任何盈利项目,只希望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的民间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他说,「目前,基金会的工作有三个方向,一是对社会养老和健康,借鉴台湾好的经验及社区的合作,到大陆建立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增强社区服务能力。二是希望共同发展文化艺术,建立京剧社。同时邀请台湾农民兄弟一起参与农业建设。三是帮助大陆扶贫,目前,基金会就在贵州做扶贫工作,将台湾的种植技术以及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过去,帮助当地发展。」

汪致重说:「老人传递给我们的是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要尽心尽力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我不是国家的公职人员,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国家交代你才做,而是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也是我作为汪道涵的儿子,所能做的一切。」

汪道涵简介

晚年汪道涵

晚年汪道涵

汪道涵(1915.3.27-2005.12.24),原名汪导淮,安徽嘉山县(今明光市)人,曾先后就读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同盟会元老汪雨相之子,中共党员。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顾委委员等重要职务。

1937年考入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上海市市长,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京成立,汪道涵被推举为会长。1993年4月27至29日,与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05年12月2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汪道涵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93年4月,汪道涵受权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辜振甫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

责任编辑:于岄鸣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