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诗人已逝 魂归故土

2017-12-15
图:着名诗人、学者馀光中 资料图片

图:着名诗人、学者馀光中 资料图片

【文汇网讯】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馀光中先生的《乡愁》,似有摄人心魄的神奇力量,低回婉转,总能拨动游子最深沉、最柔软的心弦。此时此刻,惊闻先生遽然辞世之噩耗,再读《乡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四十六年前,思乡情切的诗人,在台北旧居尽诉衷肠,将深藏已久、遍历沧桑的乡愁,化作浅吟低唱,一挥而就。「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看似微不足道,却牵引蚇@浓的亲情与爱情,蕴含茞`深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可以说,《乡愁》是龙的传人共同传唱且经久不衰的思乡曲。

馀光中先生祖籍福建,生于南京,负笈两岸,游学美国,执教港台,终老高雄,曾自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他幼年接受四书五经教育,青年感染五四新文化运动风气,盛年亲历欧风美雨洗礼,毕生浸淫文学事业,古今中外四位一体。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融入血脉,另一方面,西方现代文化亦汇入心魄。他兼容中国古典文学风骨与外国现代文学神韵,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西洋典籍,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堪称东西合璧、古今贯通之卓越人物。

馀光中先生以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为「四度空间」,一生笔耕不辍,着作凡五十余种,多篇作品入选中学和大学教科书。作为着名诗人、散文家、批评家和翻译家,成绩斐然,诗歌和散文成就尤为突出,素有文坛「璀璨五彩笔」之誉。「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有感于此,他融会诗歌与散文之精髓,俨如打通任督二脉,天地任遨游,对于中国文学意象信手拈来,字里行间满溢芝兰之香。他也翻译过《凡高传》。

对于馀光中先生之功过评价,呈两极化趋向。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赞其「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在现代诗论战和乡土文学论战中,他曾经遭受质疑;在《某夫人划像》创作和《经济学人》「bumbler」新解中,他两度历经风波。无疑,他是两岸四地文坛风口浪尖的人物,是耶非耶,均无法磨灭其在华人文学史上之深远影响。

先生自言「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人到中年,寻根意识甦醒,「浪子回头」,凭诗寄意,重返母国,实现从出走西方到回归东方的重大转向。一首首动情的乡愁诗,细腻而婉约,悠远而绵长,一咏三叹,含义隽永,意味深长。

五十一年前的一个寒夜,诗人遥念故国,在抑郁寡欢的情绪中写就《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荈瞻g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先生一世漂泊,穷其一生,都在寻觅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国。而今,斯人已逝,祈愿先生魂归故土,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坦然安眠,一解乡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通往天堂之路,定必是归乡之路。

作者:沈 言

责任编辑:刘云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