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笔下留情|馀光中对「英式中文」的诊断

2017-12-15

【文汇网讯】作者:萧雪桦

馀光中昨天在台湾去世,相信华文世界传媒都发布了消息,并都会冠之以「诗人」头衔。馀光中其实一手写诗、一手为文,为文写的是散文和评论。他的诗固然耐于咀嚼,而文章一样值得好好品味。若要提高中文写作水平,应细读他关于诗和文的评论。

昨夜读到他的《怎样改进英式中文? ── 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文章一九八七年发表在香港《明报月刊》上,长一万一千多字。虽然有点困,还是一口气读完了。

我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但对当中的见解甚有共鸣,有些还曾经对以前的同事作过告诫。香港的「港式中文」很大程度上是「英式中文」,这样的中文充斥传媒,从印刷传媒到电字传媒,很多毛病是记者笔下惯见的。耳濡目染之下,香港人下笔,会不自觉写出来同样的句子,我有时亦难免。读了馀光中的文章,如醍醐灌顶,既畅快,亦警醒。文章大概是针对港台情况而写的,但据我的观察,自大陆对外开放以来,文字写作受到外来文化猛烈冲击,学英语者越来越多,英式中文亦随之泛滥。内地颇受欢迎的「观察者」网在馀光中病逝消息传来当日,就把他的这篇旧文重刊,自是用心良苦。

馀光中三十年前就观察到,「中文的西化有重有轻,有暗有明,但其范围愈益扩大,其现象愈益昭彰,颇有加速之势。」三十年来的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这先见。结果是「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化的病态日渐严重」,而且「英文没有学好,中文却学坏了」。他系统地分析了英式中文在名词、连接词、介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西化之病,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知所防范。

他提出了中文自有生态的观点,即中文以「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为生命的常态。顺茬o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否则,久而久之,中文就会污染而淤塞,危机日渐迫近。

一个不良的趋势,是从精简变繁琐,从自然变生硬。他在文章之始就举了这个例子:现在很多人不说「因此」,而爱说「基于这个原因」;不说「问题很多」,而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馀光中在台湾修读外文系出身,后到美国进修,在爱荷华大学取得艺术硕士。他在港台是中文系教授,也是英文系教授,且曾任美国西密执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他自言「有志于中文创新的试验,自问并非语文的保守派」,但对不可取的英化不以为然。

他指出现代英文也视化简为繁、化动为静、化具体为抽象、化直接为迂回为病态,识者以为,现代英文已到了「名词成灾」(noun-plague)的地步。他认为「新闻体」(journalese)文字的传播是病因之一。记者为了让新闻稿吸引眼球,往往在文字上故作紧急、权威、专业,习惯了,就是老套的「新闻体」。

注意:香港科班出身的记者学的是新闻采访,中文写作其实是副修。随便举一些例句:

健康比不健康更好……

联合国非常震惊澳洲的……

英格兰复仇荷兰

警方在今天拘捕一名男子,涉嫌入屋……

我相信呢个喺我所闗心H……

责任编辑:刘云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