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砂自成器有凤来仪 朱彩凤深圳展紫砂制壶工艺

2017-12-21
朱彩凤作品《静客听莲》(受访者供图)

朱彩凤作品《静客听莲》(受访者供图)

【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记者 熊君慧 深圳报道)紫砂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技艺之一, 「砂自成器有凤来仪——朱彩凤紫砂作品展」近日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二楼的「相儒以墨」艺术空间展出。

据悉,该展览由南京丙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展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朱彩凤创作的58件紫砂作品,涵盖了她从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的创作硕果,朱彩凤还现场展示了制壶工艺。展览将展至2018年1月16日。

10年积累 沉淀传统技艺

据介绍,朱彩凤于1974年生于陶都宜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其祖父所办的「文勋茶馆」里各式各样壶所吸引,因而对紫砂艺术产生浓厚兴趣。1993年进厂紫砂班学习传统制壶技法。经过努力,她已经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艺委员会会员、第四届「陶都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

朱彩凤作品《清竹提梁》(受访者供图)

朱彩凤作品《清竹提梁》(受访者供图)

此次是她在深圳举行的首次个展,她也怀抱足够的期待。在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经典的紫砂器型,也有她自己经年累月原创而来的器型。比如,她喜欢在紫砂的外型上「再创造」,通过贴花、刻绘的方式,让紫砂焕然一新,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

朱彩凤是一位有茼翰n女子温润质感的陶艺家,多数的状态之下,她喜欢静静制壶,专注力集中的时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外界的环境干扰不了她。「纳于言而敏于行」是她的写照。

用当地的话说,要从学徒到能独挡一面,需要挨过「三年冷板凳,三年萝卜干饭」,朱彩凤于1993年进厂紫砂班学习传统制壶技法,跟荇v傅学艺、求知,过程枯燥、机械重复以及孤独。但 10年左右的积累,让她练出了一手紮实、高超的制壶技艺,令人刮目相看。

做一个有「想法」的紫砂人

朱彩凤制作的壶,线条流畅,稜角明晰,壶面挺括,用宜兴人的话来形容就是「刀刮水泄」。但朱彩凤并没有自我陶醉,而是开始思考,「该怎样制壶」。当制壶技艺达到一定的水准后,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是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荌竣侦礡A还是不断地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她决定「做一个有『想法』的紫砂人」。

朱彩凤现场展示制壶(受访者供图)

朱彩凤现场展示制壶(受访者供图)

2006年她首次参加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以一把名为「天烛之焰」的紫砂壶一举获得二等奖。获奖的重要原因就在创新,整把壶里有她的「想法」:以修长的直身筒为造型,就像是一段蜡烛,壶钮像蜡烛上燃烧的火焰,而到挂的壶把恰似蜡烛燃烧后流下的烛泪。她以此壶讚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此她对紫砂热情更为高涨,全心全意投入,并通过理论学习来突破创作的「短板」。她到南京师范大学陶瓷艺术专业进修、结业于清华大学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通过系统学习素描、色彩,以及美学理论,让她除了有一双「巧手」,更有一颗发现美呈现美的「匠心」。

朱彩凤现场展示制壶(受访者供图)

朱彩凤现场展示制壶(受访者供图)

朱彩凤以原创设计全手工制作见长,作品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以传统元素为本,加上生活中的艺术,她用心感悟,用思想去升华,用深情厚谊去表现在她作品上。每次的拍、打、揉、捏都倾注了她全部的情感,结合紫砂独有的魅力,新随古、手追泥,原创便形成了她的标籤。

挑战高难度 擅制提梁壶

很多评论家用「灵动」来形容朱彩凤的作品。细看她的作品,线条飞逸,灵思缥缈,柔美与刚毅并存,一看便知是出于女性陶艺家之手。比如,她的作品《凤姿》,壶的把手如凤凰般跃起,呈现了完美的动感;《凤尾竹》的灵感来自于月光下的凤尾竹;《朱雀》以线条的优美延展的特点,又切合了中国传统文化。

朱彩凤(受访者供图)

朱彩凤(受访者供图)

在2006年至2015年间,她在全手工大赛中多次获奖,也摘得了首届「景舟杯」中级组铜奖。多件作品分别被湖北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收藏。

她尤其擅长的是提梁壶。提梁壶是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它是紫砂壶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对陶艺家的技艺与分寸感的控制几近严苛。

朱彩凤告诉记者,提梁与壶身的重心在一条垂线上,提执时比较省力,但做起来就非常费力。通常要成功制作一把提梁壶,前面可能失败七八次。「在做生胚的时候,手就要稳,对力量的控制需要平衡」。说起为什么喜欢做提梁壶,朱彩凤笑蚖﹛A我比较喜欢挑战高难度。

在朱彩凤看来,紫砂壶的魅力在于骨肉匀亭,就像一个人,骨骼与肌肉、表与里,各个部分的比例非常合理,像个亭亭玉立的美人。

责任编辑:范佩南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