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新华社2017年国际十大新闻点评

2017-12-30

【文汇网讯】新华社评出2017年国际十大新闻。这十大新闻勾勒出过去一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轨迹,每一条新闻都值得点评和回味。

1.「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联合国决议

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是因为它汇集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深刻反映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潮流。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利益格局已从输赢分化变为休戚与共,世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 和「我」,而是变成了「我们」。

命运与共,说的就是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2. 「美国优先」政策驱动美国「退群」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发表讲话后离开。(新华社发,迈克·泰勒摄)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发表讲话后离开。(新华社发,迈克·泰勒摄)

美国接连「退群」,特朗普政府的这些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精打细算的。

但作为一个大国,「算账」既要算眼前,也要算长远:「单干」固然少了很多麻烦,但最终会沦为孤家寡人;既要算直接,也要算间接:一味「断舍离」,受损的是自己的大国形象;既要算私利,也要算共利:命运与共的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规律,有时候成就「大我」才能造就「小我」,「优先」众人也是优待自己。

3. 卡塔尔断交风波加深中东裂痕

 6月14日,一名男子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德港口走过。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6月5日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此后,四国宣布无限期关闭对卡塔尔的港口运输。(新华社发,尼库摄)

6月14日,一名男子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德港口走过。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6月5日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此后,四国宣布无限期关闭对卡塔尔的港口运输。(新华社发,尼库摄)

地区国家的分裂和内讧,不仅伤害阿拉伯兄弟间的感情,更给外部势力介入和干涉地区事务留下空隙,甚至可能导致苦心经营三十多年的海湾六国一体化进程解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海湾国家应从本地区的历史中总结教训:只有讲求「和」与「合」,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才能避免被人利用、摆布乃至离间,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协同协作优势,提升整体影响力,进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 外交战凸显美俄关系融冰难

 7月7日,在德国汉堡,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握手。(新华社/法新)

7月7日,在德国汉堡,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握手。(新华社/法新)

美俄斗法,根本上讲是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在国内政治的牵制下,美对俄政策调整空间十分有限。然而,大国关系对世界稳定影响巨大,双方都应慎之又慎。

尽管美俄双方矛盾根深蒂固,但在国际反恐、地区安全等领域仍有合作空间。美俄矛盾,需要长期调理;美俄关系平稳,有利世界局势缓和。

5. 朝鲜核导试验半岛局势趋紧

 9月4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审议朝鲜核试验问题紧急会议。(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9月4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审议朝鲜核试验问题紧急会议。(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朝核问题是一个谁也输不起的局。以豪赌心态行事,遭殃的是地区和平与安宁。

朝鲜当停止核导试验,美韩应停止军事恫吓,莫要一条道走到黑。多一些增信释疑的举措,少一些恃强对抗的动作,为早日重启对话创造条件,避免各方都无法承受的最坏结果。望朝美双方示诚意、行大道,给朝核问题解决带来曙光。

6. 民粹主义冲击欧洲政治版图

 7月13日,在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准备出席法德联合内阁会议。(新华社/路透)

7月13日,在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准备出席法德联合内阁会议。(新华社/路透)

民粹主义崛起是2017年欧洲政治的一大特点,所幸多国大选并未放飞「黑天鹅」。

这表明,尽管极端民粹主义政党因迎合民众对现实的不满而赢得了一些选票,但终究难以冲破理性的大堤,欧洲一体化的大方向并未被撼动。

极端民粹主义从反面警示,欧洲政治和社会生态正在变化,执政者必须顺势求变,及时回应民众利益诉求,下大力气进行结构性改革。

7. 暴恐事件频发冲击西方社会

10月1日,在美国西部城市拉斯维加斯,工作人员在枪击事件现场救治伤者。(新华社/美联)

10月1日,在美国西部城市拉斯维加斯,工作人员在枪击事件现场救治伤者。(新华社/美联)

暴恐事件频繁,成为西方社会常态化现象,折射出欧美一系列深层次经济社会问题:枪支暴力文化积习难改、经济不景气拉大贫富差距、族群矛盾撕裂社会民心、干涉主义助长国际恐怖主义等等。

西方社会除了要紮紧安全篱笆,更要从暴力文化、歧视心态、对抗思维等根本性「病症」上进行反思和调整。

8. 世界经济同步复甦态势显着

5月28日,在中国厦门海沧嵩屿码头,一艘国际集装箱货轮在卸装。(新华记者姜克红摄)

5月28日,在中国厦门海沧嵩屿码头,一艘国际集装箱货轮在卸装。(新华记者姜克红摄)

世界主要经济体迎来久违的「同步复甦」,但要摆脱「新平庸」,还有长路要走。国际金融危机及此后世界经济低迷徘徊的十年,深刻影响世界,教训仍要深挖。

国际经济体系深层矛盾不会自动消失,全球经济治理的协同度、代表性依然不足,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南北失衡又在积聚新的风险。各国必须抓住难得的顺周期机遇,加快改革、鼓励创新、扩大合作,让全球经贸体系更有韧劲、更有活力、更加包容。

9. 中共十九大深刻影响世界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十九大的召开,描绘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

在「路线图」指引下,中国这辆「顺风车」将开得更快更稳,带给世界更多机遇;中国智慧将助力全球治理变得更加合理公正;中国方案将更有力帮助解决各种世界难题;中国发展经验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更具吸引力;科学社会主义将因中国的发展强大而发出更加耀眼光芒。

10. 「伊斯兰国」中东溃败向外渗透

 11月10日,叙利亚政府军在代尔祖尔省东南部的阿布卡迈勒市近郊向「伊斯兰国」目标发动军事打击。(新华社发,阿马尔摄)

11月10日,叙利亚政府军在代尔祖尔省东南部的阿布卡迈勒市近郊向「伊斯兰国」目标发动军事打击。(新华社发,阿马尔摄)

「伊斯兰国」作为组织形态被打散了,但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极端宗教思想一日不除,地区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一日不解决,恐怖主义仍将获得滋生的土壤。军事打击并不能根除恐怖主义,干涉主义和双重标准更是反恐的大忌。

反恐,应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手段,既要「打」「防」结合,更要「拉住」大多数,加强文明对话,化解种族、宗教间的隔阂。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久久为功,恐怖主义的毒瘤才能被彻底剷除。


责任编辑:Cancan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