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深圳GDP首次超香港 成大灣區經濟龍頭

2019-02-28

【文汇网讯】(香港文匯記者 李昌鴻)備受關注的香港GDP數據27日正式對外公布,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香港GDP為28453.17億港元,同比增長3%。按2018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為1.1855計算,去年香港GDP摺合人民幣約為24000.98億元。在高新科技創新不斷推動下高速增長的深圳,2018年GDP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較香港高出221億元人民幣,此舉意味着深圳經濟總量正式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龍頭。

多重因素推動深圳實現不斷超越

日前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香港、深圳、廣州和澳門四大中心城市發揮核心引擎,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作為GDP總量大灣區居首的深圳,與居第二位的香港,將在深圳河兩邊扮演雙子星角色,香港和深圳將分別在金融和科技創新等領域發揮更加積極和重要的輻射作用。

深圳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就傳出2017年深圳GDP超越香港,但深圳市統計局表示,因匯率因素,深圳仍較香港差600多億元人民幣。不過,深圳GDP持續保持快速增長,近幾年較香港高出一倍多,以前增幅更高達香港數倍。深圳經濟不斷實現超越,早在2016年深圳經濟總量就超過廣州,此後在不斷追趕香港。2017年深圳GDP增長8.8%,達22438.39億元人民幣,增長為3.7%,去年深圳GDP仍然保持快速增長,達到7.6%,GDP總量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而香港增長僅為3%,GDP為28453.17億港元,按照香港統計處官網提供的兌換率,2018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為1.1855,按此計算,去年香港GDP摺合人民幣約為24000.98億元。深圳GDP較香港高出221億元人民幣。其中原因是深圳經濟在高新技術產業推動下快速發展;去年底因中美貿易戰緩解人民幣匯率不斷回彈;深圳也得益於國家將研發投入摺合成GDP,一年1000億研發投入可摺合成近一半併入GDP。因此,在多種利好作用下,深圳GDP去年實現了超越香港。

深圳:感恩香港投資促進發展和老師角色

他表示,深圳GDP居大灣區之首得益於香港長期以來的許多支持,改革開放之初大批港商前來深圳投資,發展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成就了深圳三來一補的繁榮發展,而香港一直是深圳的老師,其市場化運作經驗、融資優勢和專業服務等也給深圳帶來示範作用,讓深圳受益匪淺。而香港法制化和市場化優勢仍將值得深圳長期學習。

譚剛稱,作為大灣區經濟發展龍頭,深圳自然在大灣區發展中將要承擔積極而重要角色,規劃綱要提出將大灣區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香港、深圳和廣州將建成大灣區創新走廊,成為拓展「一帶一路」的橋頭堡,深圳將以其發達的高新技術創新優勢和完善的產業鏈積極作出貢獻和努力。

專家:矢志創新造就比較優勢

深圳去年GDP超越香港,其背後有許多積極因素的推動。譚剛表示,政府長期扶持科技創新、培育良好創新環境和企業矢志創新等,這是深圳經濟快速發展實現不斷超越的主因。

深圳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表示,去年深圳GDP超越香港是情理之中。深圳得益於天時地利和人和,天時是國家每一次重要政策和變革深圳都把握了機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深圳便設立科技園。地利和人和是深圳鄰近香港,吸引大量海外投資,政府不斷出台政策支持自主創新和培育創新環境。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深圳誕生了華為、中興通訊、騰訊和比亞迪等大型知名企業,2018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20000億,高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深圳也成為全國自主創新示範城市。深圳還以前瞻性眼光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機械人等眾多新興產業。

他認為,深圳得益於企業作為創新主體,近幾年深圳企業投入上千億研發創新,加上完善的產業鏈,儘管深圳教育資源和人才比不上北京、上海和廣州,但深圳善於通過市場化、產業化等優勢將科技成果轉化,形成官產學研一條龍,從而形勢產業和競爭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穩健發展。

此外,深圳不斷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重獎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等,以前深圳只有一位國家院士牛憨笨,現在已吸引了數十位,並且從歐美吸引許多留學生回國創新和創業,包括柔宇、雲天勵飛等,發展可穿戴和人工智能芯片等,形成新興產業的競爭優勢。

责任编辑:刘云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