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香港文匯網記者劉凝哲 北京報道)香港暴發第三波新冠疫情,內地派出精銳力量馳援香港。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獨家專訪,分析香港疫情防控形勢,回溯香港在應對疫情中出現的問題,並對兩地合作抗疫提出建議。他強調,如果香港出現嚴重院內感染、醫療資源擠兌或香港醫護人員過度疲乏這三種嚴峻情況之一,內地就應果斷派出臨床救治專家馳援香港。

曾光提醒,目前香港疫情存在的變量是醫院感染和醫療擠兌問題。(資料圖片)
曾光判斷,當前香港的疫情十分嚴峻,甚至可能比前兩波疫情加起來還要嚴重。他提醒,目前香港疫情存在的變量是醫院感染和醫療擠兌問題。如果香港今後出現嚴重的院內感染,出現醫護人員短缺的現象,內地可以派出成建制的醫療救助隊伍,接替香港的醫護人員,內地還可以單設醫院治療病患,甚至可以把香港病人接到深圳來救治,給他們更好的醫療服務。
今年初,武漢暴發疫情,全國各地最頂級的醫學專家馳援武漢,這為搶救重症患者、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立下汗馬功勞,也成為中國應對疫情的關鍵經驗之一。此後,意大利等國暴發疫情,醫療資源被嚴重擠兌,一些國家向中國政府求救,希望中國醫生可以成建制接管重症病房,全力搶救病患。不過,中國政府並沒有答應這一請求。
曾光說,血濃於水,醫者仁心,內地對於疫情中的香港同胞感同身受,尤其是特區政府已經提出了需要支援的請求,內地一定盡全力支援香港。他強調,內地對於香港的醫療援助應該提前介入,切不能等待形勢危機的時刻再去救援。如果出現嚴重院內感染、醫療資源擠兌或香港醫護人員過度疲乏這三種嚴峻情況之一,內地就應果斷派出臨床援助隊伍馳援。目前,兩地臨床救治方面雖然還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但相信內地醫護人員完全可以勝任這些工作。
談及香港此次疫情,曾光表示,面對今年的第一波、第二波新冠疫情,香港沒有花很大力氣就控制住,沒有出現很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核酸檢測能力不足、臨床醫療資源擠兌等情況,病死率也很低,這說明香港的醫療能力確實很強。但是,當第三波新冠疫情出現了廣泛流行,很多想不到的情況全都出現。可以看到,香港政府已採取很多強力措施,與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疫情反彈相比,香港疫情的控制相對較好。
他高度評價香港此前的疫情應對策略,並贊同目前港府堅持的防控方向。雖然與北京等內地城市快速應對疫情相比,香港對第三波疫情防控在核酸檢測、方艙醫院以及防疫物資準備等預案上仍有不足,但曾光認為,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同時也在獨立應對疫情,其疫情應對難度比內地的城市要高很多,出現的問題可以理解。
「從目前看,香港社區傳播病例實際可能已傳播好幾代了」,曾光分析說,當發現了臨床診斷的確診病例,就意味着相當數量的人已經暴露,大量的人在「海平面以下」,無法判定是否感染。在內地發現這些病人的時間大概是1-2天,在香港這個過程可能要到3-5天甚至更長,這就意味着香港有大量的病例還未被控制,依然在進行傳播,這也就是為何要進行大量核酸檢測的原因。
曾光認為,目前香港的形勢必須要進行大量核酸檢測,尤其是在重點區域進行非常細緻的檢測。「我並不提倡全民檢測,因為檢測是根據需要來確定的,要以確診病人、暴發疫情為中心,在此周圍進行大範圍的廣泛檢測」,曾光說,如果在檢測完畢,依然能在檢測圈外發現新病例,就需要繼續擴大檢測範圍,直到擴大至香港全港。他強調,核酸檢測是否有擴大範圍的必要,是需要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來判斷的。「不過,我認為,適當加大檢測幅度是有好處的,因為這就是爭取給早發現病例的時間。」
當前,香港出現多點社區傳播,「無頭案」依舊不斷。曾光表示,內地的防控經驗是對每一例確診病例都做到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最大限度的控制密切接觸者,這樣才能讓確診病例全部在已被控制的病人中產生。曾光強調,在應對新冠疫情的戰役中,防控切斷感染源和臨床救治是兩條戰線,如果只重視搶救,那麼疫情持續的時間就會長期在高平台波動。香港能否實現集中隔離密切接觸者,對每一例病人都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是防控的關鍵。
建議兩地舉行公衞對話 內地專家願做港府智囊團
曾光是中國著名流行病學專家,曾經與香港的專業人士有過很多溝通交流。他與香港特區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等專家已相識多年,並認為張竹君等香港業內人士在應對SARS、禽流感、甲型H5N1流感等多個疫情的表現十分亮眼。
第三波新冠疫情襲港,給香港的疫情防控體系帶來空前挑戰與壓力。曾光表示希望通過本報採訪向香港業界傳遞信息,內地的專家可以成為香港疫情防控的「智囊團」。他希望,香港與內地可以進行公共衞生領域的對話,深入交換意見。內地的專家可以幫助香港進行疫情分析和形勢判斷,並可以根據疫情發展提供對策、建議,同時給香港提供內地的成功經驗做法。
應港府請求,國家衞健委派出「國家隊」支援香港核酸檢測、方艙醫院建設。曾光表示,港府在疫情防控上已採納了很多內地的建議,內地隊伍在港工作期間,香港當地的組織工作也要做好,合力抗擊疫情。
「實際上,香港和內地一直是互相支持的」,曾光說,SARS期間香港科學家曾幫助內地進行病毒檢測,並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未來如果內地出現問題,香港也可以支援內地,共同為中國的抗疫作出貢獻。
分析魚檔疫情 要做個案調查
新冠疫情中,海鮮市場成為「高危」區域,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北京新發地到大連凱洋海鮮公司,多地暴發的疫情均勻海鮮市場有關。香港日前有魚檔出現聚集性病例,再次引發關注。
曾光就此表示,針對海鮮市場出現的疫情,要做詳細的個案調查,明確源頭在哪裏。比如,大連的疫情,懷疑有些病毒來自於國外進口的水產品。香港這次發現的疫情,到底是人先被感染的,還是第三波疫情污染了海鮮市場的環境,還需要調查清楚。
他強調,雖然疫情都在海鮮市場暴發,但根據調查結果的不同,防控對策也不一樣,可能從呼吸道病毒的防控轉變為食品安全鏈的防控,這需要組織專家進行詳細的討論。不過,海鮮市場暴發疫情依然是有共性的,其低溫、潮濕的環境極易被新冠病毒污染,這必須引起人們的注意。

曾光建議香港疫情防控須加強四方面能力(香港文匯報截圖)

香港文匯報截圖
责任编辑:No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