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钟俊峰 广州报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继续在广州视察。继前日走访南沙和开发区之后,李克强来到白云区实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并察看了危房改造。他说,我们要的是包容性发展,必须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给他们纵向流动的公平机会,让他们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回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等陪同考察。
切实保障民生需求 提供均等公共服务
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李克强总理此次考察之行专门走访了广州白云区城乡结合部,走进社区,走进外来务工人员家中了解生活情况,询问街坊们对生活、工作和未来的想法与愿望,随后还实地视察了旧房危房的改造。在考察过程中,李克强看到一处老旧危房上写着「不怕改善少,就怕不改善」的字样,他反复征询当地居民意见,当问到「政府想改造这里的危旧房,你们愿不愿意?」时,大家纷纷回应道「愿意」。李克强当即表示,大家心愿这样迫切,政府就要抓紧去干,希望下次来看到你们住上新居!他指出,「我们要的是包容性发展,必须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给他们纵向流动的公平机会。」
广东省坚持民生优先,社会政策托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紮实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大众。去年,国家实行新农保、城居保并轨,广东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养老保障复盖城乡;作为外来工人口第一大省,2014年高考首次尝试实现了「异地高考」政策,让外地户籍学生与本地学生在粤实现同等报考、同等录取。据了解,广东在2014年里,各级财政投入1727亿元,致力办好涉及底线民生保障、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助困扶残、住房保障、农村、物价、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民生实事。
专家解读
让城市化进程以人为本
对于李克强总理在广州市白云区考察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危旧房改造时提出的「包容性发展」概念,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这是对当下正迅速推进的新型城市化过程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观念。现在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比较大,比如既有低收入农民工群体,也有高收入人群,克强总理是在考察白云区时做出了这样的表述,在以前白云区算是广州的郊区,现在也还有不少城乡结合部,在一般人看来,社区环境很乱,要拆掉、要建高楼、要把小贩赶跑等等,但其实这里也是低收入人群居住区,相当于是核心城区的城中村的概念,接纳着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和生活。包容性发展,就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只有土地开发、建高楼的观念,也要包容性地看待这些区域,要做好各种服务,比如治理污水、搞好治安、改善环境等等,让各种群体都能享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好处。
在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方面,胡刚认为本届政府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比如户籍制度逐步放开,中小城市入户政策出台,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也有了一系列的推进和落实举措,他说,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就是要考虑到各群体如何可以享受到平等的资源和服务,人们进城后,在享受公共服务、争取资源的机会上,人与人之间是趋向平等的,不能说同在一个地方,你的子女就读名校,我的子女连书都不能读,胡刚认为,「十八大提出了以社会公平作为改革的方向,其实也体现在了克强总理的这些表述上。」
对于总理提出了「给他们纵向流动的公平机会,让他们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回报」的愿景式表述,胡刚进行了具体阐释性的解读。他举例称,如果一位农民工来到城市十多年了,奉献了青春和汗水,最后连个户籍也进不来,养老、医疗和子女后代教育等都无法解决,那就不仅老无所养,而且后代都看不到希望,困难弱势群体如果因为户籍、技术等级或学历等各种门槛所限,即使通过努力也无法获得改变生活的机会,那怎么看到希望和回报。胡刚表示,其实就是要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以人为本的改革,给予人们实现朴素心愿的公平机会,他们就能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