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据华西都市报报道,7月10日,有读者致电就天府立交胶水「糊」桥一事表达了自己的惊诧与疑惑。曾获过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天府立交,桥面底部出现裂缝,解决方法是用胶水「糊」住,这让市民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桥面出现裂缝了正不正常啊?胶水糊桥可行吗?」
为了寻找答案,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了天府立交的养护方——成都市路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天府立交在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本身属收缩体,出现细微裂缝很正常,不会影响桥樑安全。此外,市民所称的胶水实际上为「裂缝修补专用胶」,用它来修补桥樑裂缝,是全球最常用的方法。
市民质疑
胶水糊裂缝 桥还安全吗
10日上午,家住成都青羊区的刘先生外出办事。开车经过天府立交桥下等待红绿灯时,突然发现桥面底部密密麻麻都是淡黄色的类似胶带一样的东西。
「这是啥子哦?看着好瘆人。」密集恐惧症患者刘先生顿感不适。「那个是胶水,肯定是这桥有裂缝了,用胶水来粘的。」刘先生的朋友说道。
「啥子哦,胶水还能糊桥?」刘先生大吃一惊,随即就生出了诸多疑问。「天府立交不是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么,怎么会有裂缝呢?」「胶水糊裂缝可以吗?」「每天这么多车经过这里,这样处理安不安全啊。」刘先生告诉记者,希望相关部门能解释一下,「不然常常经过这里还是有点担心。」
记者探访
胶体多数长约50厘米
10日中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天府立交桥下进行实地探访。在天府立交四川省肿瘤医院门口段的桥面下,记者确实看到了刘先生所说的淡黄色「胶带」,且分布比较密集,粗略扫过去就如老树皲裂的皮肤,它们大多数长约50厘米。再往人南立交方向走一点,「胶带」分布稀疏了许多,像一条条小蚯蚓一样「趴」在上面。记者沿着天府立交桥下转了一圈,发现这种胶水在天府立交与机场高速的连接匝道桥面下也有分布。
「这个胶水老早就有了,说是用来糊裂缝的。胶水居然能用来糊桥,实在是想不明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道。随后,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附近的行人,不少人表示从来都没注意过,也有如刘先生一样的市民,怀疑桥有安全问题。
养护方释疑
胶水「糊」桥后 裂缝一般不会再扩大
「胶水」糊桥是否牢固?用这种办法「修补」桥樑,裂缝会不会继续扩大?记者随后联系到三环路桥樑养护方——成都市路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裂缝属正常现象因混凝土是收缩体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天府立交自2002年建成通车后,至今已有13年,桥面出现细微裂缝,属正常现象。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天府立交在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该种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是沙、石头和水。由于它本身就是一种收缩体,所以在浇筑、固化和养护过程中,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水泥混凝土产生裂缝是正常现象,不要觉得可怕。因为桥也是个生命体,它也有寿命,也会出现各种『疾病』。」
「胶水」为专用产品全球通用做法
那么,如何处理桥樑裂缝呢?「答案就是采用一种透明的专用修补胶。」该负责人称。
记者了解到,大于等于0.15毫米的裂缝,采用专用裂缝胶进行灌注,像打针般将「胶水」注入缝隙中,直至其充满。小于0.15毫米的裂缝,则采用「封闭」的方法,把专用裂缝胶反复涂抹于缝隙处,直到其全部浸进去。
同时,该负责人称,在修补桥樑缝隙过程中,不管是采用「灌注」还是「封闭」的方法,都是为了隔绝空气,不让其进入混凝土内腐蚀钢筋,只要钢筋不被腐蚀,就不会影响桥樑的耐久性,「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处理桥樑裂缝的常用做法」。
用了裂缝修补胶后,裂缝还会不会继续开裂?该负责人坦言,一般来说,只要「缝补」及时、到位,裂缝不会再扩大。「有时因外部原因,如暴晒等,裂缝扩大的情况也有,但无需担心。」他说,日常巡查、常规定期检查、结构定期检测以及特殊检测都是桥樑体检的方式,若真的出现裂缝扩大的情况,养护人员肯定能及时发现并探明原因,采用其他方法对桥体进行加固,实现对症下药。
温馨提示
成都桥樑分批体检市民放心通行
今年5月6日,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樑管理处在中心城区启动对56座城市桥樑的检测,问诊桥樑健康状况。体检分三批进行,将在年底全面完成。
据成都市道桥处桥管科统计,目前中心城区由他们建档管理的桥樑超过210座。根据每座桥樑的体检周期,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桥樑接受体检,检测内容包括对桥樑结构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系统检测,目标是提早发现「病情」「对症下药」,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