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亲历者忆述钱其琛二三事

2017-05-13
1999年,笔者与钱其琛在吉尔吉斯斯坦下榻酒店大堂的合影。

1999年,笔者与钱其琛在吉尔吉斯斯坦下榻酒店大堂的合影。

文/韩桦

「外交教父」,这是境外媒体曾给钱其琛的称号,足见他在当代中国外交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笔者母校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姜锋书记,回忆起钱其琛与教育部的渊源。钱曾在教育部留学生司工作,担任外交部领导后,不时应司领导邀请,回留学生司讲国际形势,对过去的老领导很尊重,在教育部传为佳话。1990年,姜锋被教育部外派到驻德使馆工作,一次,在使馆(波恩)地下室听钱老讲话,他寥寥数语,就把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应对方略和用策重点,说得清清楚楚。他对中美、中欧、台湾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令人印象深刻。那个阶段,正是中国外交十分艰难的时刻,清晰地表达中国外交「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状态和践行,对人心和「实战」的意义都非同寻常。2002年,钱老陪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德国,在记者招待会上,姜锋注意到,记者每提问题,江主席均与钱其琛「交流一下」后再作答,显出「耳语」的重大意义,和钱其琛在外交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钱其琛所着《外交十记》书影。

钱其琛所着《外交十记》书影。

资深外交官宋荣华和笔者分享,钱其琛驰骋外交沙场数十年,睿智从容果断简约是他的风格。 宋荣华参与了《外交十记》一书的编写。动笔前,钱其琛把写作组召集一起,谈他的想法:1)这本书不是人物传记;2)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撷取十个重要的事件;3)文风要平实,力免假大空,要有可读性。钱其琛还特地复印了杨绛的《干校六记》,让写作组参照其风格。初稿整理后,钱其琛又逐字逐句与写作组推敲。宋荣华说,这本书后来畅销国内外,内容好是一方面,文风好、可读性强更是重要原因。

笔者在文汇报担任首席外交记者、参加高访期间,印象最深的则是如下片段:

1997年底,中国南非建交前夜,钱其琛一行在曼德拉曾被关押的罗本岛参观。图中左一为钱其琛,右一为笔者。

1997年底,中国南非建交前夜,钱其琛一行在曼德拉曾被关押的罗本岛参观。图中左一为钱其琛,右一为笔者。

1997年底,中国南非建交前夜,钱其琛和曼德拉会见中国代表团,两人妙答记者提问。

记者问:「台湾在南非保留联络处,是否是台湾与南非关系的最高形式」?

曼德拉,「南非与台湾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从月底开始,南非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将正式结束」。

记者追问,「这是否意味茈x湾与南非的关系其实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变化」?

曼德拉马上表示,「你们要听仔细,南非与台湾将没有任何外交关系,没有大使,没有国旗,所以也没有你所说的什么实质。我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政策,是只接受并遵循『一个中国』的政策」。

「可是你曾经答应过台湾不与中国建交的?」台湾记者有些茷璊F。曼德拉依然十分坦率,「我感觉那是不正确的。我说那话时,南非与台湾有外交关系。台湾支持过南非的经济重建,但是现在我想说,please ,we don』t want your support 」。

他又进一步表示,「我还想强调,南非也绝不会再『恢复』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台湾记者仍不甘心,「与中国建交是否因为压力」?曼德拉说「是」,颇令现场吃了一惊。他紧接茠磳陧A「非国大的领导层和国民议会都推动我与中国建交,而我认为这种『压力』和我做出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原来如此。

时任副总理兼外长的钱其琛一直在旁静观这场气氛显得颇为紧张的答问,此刻不禁用英文直接表示,「Very clear one(非常清楚的阐述)」。

钱其琛一语中的,为此次记者答问画上圆满的句号,也为一天之后的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正式开馆,定下坚实基调。

(作者系原香港文汇报首席外交记者、美国新闻集团中国副总裁,现任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执行秘书长、人大重阳研究院研究员、央视英语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晴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