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浩 民建联中委
2019年区选,建制派议席大大缩减,新一届的区议会将由反对派把持,相信很多落选区议员(包括本人)并不会因一次选举失利而失去服务社区的初心。正如很多市民在选举后纷纷向我们表示的,今次选举失利并不是个人地区工作出现问题,只是反映了市民对政府处理修例风波的不满,将怨气发洩在建制派身上。
当然,去年11月24日香港经历了一次7成有多的高投票率的选举,背后仍隐藏了许多现实中存在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例如资源分配被垄断、青年人上流困难以及楼价高企等等,这些问题一日未好好解决,必然对任何一届政府的施政造成一定程度困难,加上政府近年急就章推行了一些富有争议的政策,由此所引发的政治风暴可想而知颇为巨大。故此,我们应该痛定思痛,重新检视政府工作上考虑不周之处,要深入思考破解香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政策思路和措施办法,并反映给政府参考。今后日子,要用「是其是、非其非」的原则,促使政府下更大决心解决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早日完善政府在施政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另外,就是这次区议会选举严重政治化,抹去了好多建制派区议员的地区工作成效,市民只是以政治立场为投票考虑,令政治素人有机可乘。区选后,有前辈说过:「四年工作的汗水,竟抵不上三个月的口水。」这正正反映区议会政治化的结果。故此,我们要重新调整思路,在扎实做好地区工作之外,也要看到选民对政治议题重视的新变化,应该看到,将地区议题政治化和面对全港政治议题,将是未来区选无可避免的新常态。
新一届区议会的政治立场鲜明,我相信只要不触碰政治红线,其实什么议题都可以政治化。过去很多市民曾向我们发出对政府在公共医疗、学前教育、领展商场以至公营房屋供应等方面大量不满的声音,今后我们必须直面针对政府政策主事者,利用各种不同手段在不同层面促使主事者,必须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最低限度要正面回应市民诉求,不能任由主事者蒙混过关。
在面对全港政治议题方面,我们必须加强落区向市民解说议题的能力,不要怯于表达政治立场,因为未来市民期望你代表他们反映的不再只是地区民生议题。故我们应多了解及认识一些重大政治议题的内涵, 多向市民做好宣传解读工作,深化市民对议题的认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理解。
未来四年是落选区议员一段艰难的历程。每个人是否能够重新出发甚至有一个好的结果,仍属一个未知之数,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调整策略,重新上路,往后四年即使岗位有所调整,但只要我们仍然继续做好地区工作,我相信一定会再一次得到香港市民对我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