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国际专题 > 正文

生活圈缩窄 「同温层效应」激化对立

2020-01-06

美国不少意见近年倾向以「同温层效应」,解释政治对立问题,有专家指出,同温层效应其实并非只在媒体上浮现,实际生活中亦会出现,进一步加剧政见分化。

同温层效应最早在2004年时由学者提出,主要用于描述媒体上的现象,指出社交媒体的网民只愿意与意见相同的人沟通,进一步巩固双方的信念,并与意见相反的人断绝来往,意味政见分歧造成分化。

专家促多听不同观点

范德比尔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塔利斯在今年出版的新书中提出,自由派及保守派的分野亦不局限于政见,同温层效应不仅会在社交平台出现,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圈子,以至生活方式等亦可形成同温层,例如居住的社区、选购的品牌、工作以至度假方式等。

现实生活同温层的最明显例子,要数美国选举时经常提及的「深红」或「深蓝」州份。而在品牌选择上,亦可体现个人政见,例如保守派人士大多选择在沃尔玛购物,自由派则选择Target;MSNBC属倾向自由派的有线电视网络,霍士新闻台则倾向保守派;大通银行有较多自由派客户,富国银行则较多保守派客户。

即使在购物目的上,不同政见人士亦有不同取态,保守派认为消费能力是富有、成功等社会地位的象征,自由派则以消费习惯体现个人特质。

塔利斯认为,若要令美国民主制度保持健康,民众应与不同意见人士交流,虽然双方分歧难以消除,但仍会找到共同利益及目标。 ■综合报道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