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勇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全国工商联常委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国务院去年12月9日公布的「推进贸易高品质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不仅茩垮N香港、澳门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并宣布将CEPA扩大开放的优惠措施,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先行先试,推动大湾区全面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意见」推出六大方面27项具体措施,涵盖消费、流通、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重点领域。包括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与港澳经贸规则对接,带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支持香港、澳门参与大湾区珠三角九个城市市场体系建设和消费升级等,「意见」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商务发展建设的政策指引。
以发展纾缓香港深层次矛盾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去年12月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为推进大湾区在区内和区域间的融通与联动,商务部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贸专责小组,提出《关于商务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将CEPA扩大开放的优惠措施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先行先试,助大湾区全面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CEPA推出至今已逾16年,一直是内地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协议,也是内地和香港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CEPA不断升级是两地经贸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央坚定不移支持香港的具体表现,这不仅是香港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亦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径、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相信有中央的坚定支持,特区政府积极作为,香港一定能够渡过目前的难关。
去年2月,酝酿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纲要明确制定大湾区具体发展目标,其中目标于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能显着增强,粤港澳合作能够更加深入广泛,要发展出「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并盼于2035年能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去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但香港因修例风波的影响,白白耽搁了10个月的时间。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特区政府应把CEPA制度优势转化为竞争力,让人员、货物、资金和信息加速自由流动,借力大湾区在科研、创新与制造业上的优势,带动香港经济结构转型,促进产业多元化,利用大湾区广阔的腹地,为香港青年开拓更多出路,纾缓香港的深层次矛盾。
深化CEPA大湾区先行先试
去年11月21日,关于修订「CEPA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签署仪式在香港举行。修订协议在多领域大幅提升内地服务贸易对香港的开放水平,进一步降低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也包括部分在湾区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试的开放措施,例如优化由香港入境的外国旅游团进入珠三角和汕头市停留144小时免办签证政策、增加入境口岸、扩大停留区域等。修订协议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下一步商务部还将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增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扩大进口,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切实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效率。
将CEPA扩大开放的优惠措施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先行先试,涵盖香港的优势服务产业,包括金融、法律、电视电影、旅游服务建筑等,拓宽香港专业人士特别是青年一代在内地发展的空间,彰显中央坚定不移惠港挺港。而美国所谓香港人权法案签署成法,干预香港事务,纵容暴力乱港。中央以具引领性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支持香港,而美国借人权民主之名,行干预香港之实,两者对比何其鲜明。两相对比,广大市民特别是香港青年自然能够看清谁爱港谁害港。
特区政府、香港各界尤其是青年团体,要帮助香港青年加深对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市场、职场文化及发展机会的认识,协助他们订立未来工作方向、累积工作经验和建立人脉网络,增强创业和就业优势。尤其针对有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就业或创业的香港青年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提出具体可行建议,从而为香港青年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