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桢
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由驻伊拉克美军派出武装无人机,击杀了伊朗「圣城旅」的将领苏莱马尼。就在该位伊朗军事领袖魂归故乡之际,伊朗军队果然不食其言,以数十枚导弹、火箭,攻击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基地。而在此前,特朗普就警告,已锁定了伊朗起码52处地点,作为对方一旦报复的轰炸目标。
一时间,不只中东战端又起,美国之内朝野两党之间、白宫与五角大楼之间,也出现新暗湧。仍然由华府主导的环球大局,从其开局可见,2020年注定比去年更难消停。美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力,仍执世界牛耳;然而,其相对优势,已江河日下。世界大势,就介乎于群雄并立到群雄并起之间。愈是如此,白宫以力压人、而非服人的本能冲动就愈益强烈。
无论特朗普能否连任,自2020年始,超级大国与地区强国的碰撞,只会愈演愈烈。特朗普的个人因素,不能说完全不用考虑,但在此格局下,恐怕已属次要。从小布什第二个任期始,美国外交、军事、情报力量就有从伊拉克抽身之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巴马上任,相关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只是在持续加大而已。
一方面,这与美国大力发展页岩油、页岩气开采技术与产业相关,美国前所未见地得以摆脱对中东产油国的依赖;另一方面,美国也要腾出手来,在乌克兰、波罗的海进一步压制俄罗斯。
很明显,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东一线的抵抗,以及南下叙利亚,与伊朗联手外线作战,背后都有美国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奥巴马的外交、国防战略,造就了眼前从乌东经黑海、高加索到中东的「一线风景」。
回首小布什侵略伊拉克、摧毁萨达姆政权,终于先后为极端武装和伊朗、俄罗斯打开了战略空间。其实,早在「达伊莎」﹙DAESH,又被称为「伊斯兰国」﹚走向衰败之前,同样由什叶派主导的两伊政权,就有越走越近之势。亦因此,我们得以看到,为何在苏莱马尼被杀之后,伊拉克国会与总理立即要求美军等西方部队撤离。
然而,美国领导的联军及受其支持的当地部队,不只失去了在叙利亚的优势;与土耳其、库尔德人的互动,欧美也两面不讨好,俄军反而在叙利亚站稳了阵脚。
毋庸置疑,假如美、英、法等国军队,果真因为特朗普鲁莽杀人,导致伊拉克全面倒向伊朗甚或俄国;那么,从小布什到特朗普两任共和党总统的中东政策,真可谓全盘皆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