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伦 云浮市青联委员
近年,粤港政府推出了大量优惠措施以吸引香港青年跨境创业,可是资源碎片化难以应对青年的实际需要。因此,特区政府在2019年施政报告中提议建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下称:联盟),整合粤港两地双创基地、大学、创投基金等资源,为青年提供一站式资讯、宣传及交流平台,以优化现有的青年「双创」工作。
对尚未创业的青年而言,他们面对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创办及营运企业。创业者并非单纯有创意及研发能力便会成功,他们还需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特质,更重要的是懂得利用好可触及的资源以提升营运效率。市面上的相关培训多半只提供予小范围的特定群体,例如已经入驻双创基地的青年,至于希望了解跨境创业或强化自己能力的人士却无法参加。联盟可以利用资源优势,举办系统化及具规模的培训课程,协助青年认识自身不足,并加强他们的创业知识,减少贸然创业的情况,借此降低失败率。
对已创业的青年来说,他们在缺乏人脉的情况下难以对接市场资源,使初创企业缺乏可持续性。粤港政府现有的政策经常聚焦于为香港青年提供起动资金。金钱固然重要,但补贴只是一次性,申请流程既复杂又漫长,企业难以依靠有关资金站稳阵脚。就算企业能快速获得资金,要是其服务和产品得不到顾客持续购买,最终也将会无以为继。联盟可以减少双创基地在宣传、联络及招募团队上的资源重复使用,集中资源向市场作出具成效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同时更可以协助分配团队到合适的青创基地,将会带来行业集聚效应,企业间既可互相帮助,也能引起买家的注意。因此,联盟所提供的支援远比单次的资金补助实在,加速初创企业成长。
笔者认为联盟可理解为「双创2.0」模式,有望能减少青年在跨境创业上遇到的困难。可是,特区政府必须在组织架构与制度设计及营运上花心思才能使联盟发挥效果。其中一个重点是平衡各个持份机构的利益,只有资源分配得宜才能维持联盟的稳定性。此外,香港必须有一个商业化运作的谘询中心,以分红制度增加员工找寻项目、两地青年共组团队的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让广大青年确实抓住上流机遇,有成功实例作依据,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尝试融入内地,减少大众的怨气。盼望联盟能为香港青年跨境创业带来一番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