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年轻人近年流行一个含有粗口的新词语「shibal biyong」,可翻译为「他妈的钱」,意指因为一时负面情绪或压力而花费的不必要开支。年轻人倚赖一时挥霍来排解负面情绪,并非年轻人不懂得理财,而是在长期社会不平等下,年轻人渐渐相信,与其为未来无法实现的目标努力,倒不如享受眼前的「小确幸」。
「他妈的钱」有各式各样例子,例如不获升职后,决定弃搭巴士坐出租车回家,又或被上司斥责后享用贵价日式料理等,据2017年一项调查,每人每次平均会花费约90美元(约704港元)。韩国媒体亦曾统计民众消费数字,发现千禧世代财富虽较婴儿潮世代少,花费却较后者高出一倍。
「放眼现在胜过投资未来」
韩国年轻人失业率前年升至1999年以来新高,20岁的年轻人死亡个案中,多达一半是因为自杀,不少民众将年轻人的绝望情绪,归咎于财阀长期垄断社会。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去年发表报告,显示46%年轻人认为需储蓄超过20年才可置业,甚至永远无法实现这目标,年轻人亦不再选择股票、证券等传统投资工具,因他们相信收益根本追不上物价升幅。
庆熙大学教授李泽光(译音)解释,「他妈的钱」或当下的享乐,是民众透过个人消费习惯反映社会问题,因为现时社会状况较以往更差,储蓄亦无法保障将来,放眼现在胜过投资未来。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