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百亿纾困显决心

2020-01-17

吴宏斌 博士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行政长官日前公布10项民生政策新措施,涉及港币100亿元经常性开支,有人旋即指这是收买人心的举措。我认为无必要揣测政府的目的,因为只要措施能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受惠,并让大部分人满意,那便是好事,值得支持。

事实上,引起社会纷争的原因很复杂,更不只是一、两件事件,但最多人认同激发民怨的最大祸根,便是贫富悬殊、房屋短缺所引致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尽快除掉。今轮措施大都是针对这些问题,且跟前几轮一次性纾困措施不同,当局愿意落水作出长期承担,看得出政府确有决心扭转局面。

10项措施中有两项与长者有关,但已涉及67亿港元,佔今次额外开支近七成。这不难理解,因为根据政府于去年12月公布的贫穷报告,贫穷人口已突破140万,是近10年来新高,当中长者达36万,平均每3个老人便有一个贫穷,确实令人心酸,亦反映安老扶贫政策未能跟上人口老化的步伐。今次措施合并两项长者生活津贴并提升资产上限至50万的做法,预计会有15万名长者因而受惠。

另外,我一直赞成长者两元乘车优惠的措施,因有助鼓励老友记多活动,令身心更健康,长远对社区发展也有好处,而今次放宽至60岁的做法,对一班上了年纪仍坚持继续外出工作的年轻长者来说甚具鼓励作用,亦有助刺激他们外出消费的意慾,绝对是好事。

措施中亦有3项与房屋有关,包括政府一直避谈的租津和租务管制。香港一直是重置业、轻租住的社会,但当房屋的供应大落后未能满足需求时,租金措施对迟迟仍未「上楼」的基层市民来说,未尝不是「止住咳」的药方,但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和顾虑,政府必须有周详计划,否则容易引起反效果;长远而言,加快寻觅土地及兴建公营房屋依然是最治标的灵丹,政府绝不能怠慢。

在众多措施中最引起争议、并且最「突然」的相信是划一打工仔放公众假期的做法,听说公布前劳顾会的成员也不知道。改善劳工福利是大趋势,加上人力资源结构已改变,一些过时的劳工条例要调整也无可厚非。但增加假期始终涉及经营成本,需顾及企业的实际承担能力和市场环境。以往有政府研究指,每增加一天劳工假期,开支便增加3.7亿元,增加5天便是18.3亿元。除了成本,人手安排亦是难题,不少零售业及食肆均采用劳工假期,以往已经常请不到人,增加假期对营运及服务会造成一定影响。商界向来不是铁板一块,面对社会重大危机会愿意承担更多以共度时艰,但中小企及服务性行业确实是今次社会运动的最大受害者,可说是自身也难保,加上增加侍产假才刚实施一年,产假又势必会延长,此时提出增加法定假期变相踩多脚。建议还是交由劳顾会从长计议,欲速则不达,必须平衡各方的意见及需要。

撑企业、保就业、稳信心固然是当前的急务,但解决深层次问题亦变得愈来愈迫切,政府亦自知避无可避,必须大刀阔斧地改变现状才有出路,调整以往不干预、一味讲求量入为出的理财哲学和管治思维是绝对可以理解的。然而,去年度财赤预计会高达几百亿元,虽然有万亿元储备要应付并不难,但今次始终涉及过百亿经常性开支,加上人口老化趋势难以逆转,相关支出一定会愈滚愈大,只靠食老本有可能造成长远的经济困局,故政府在尽快平息社会风暴的同时,亦应从速为香港寻找新的增长动能,方为上策。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