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须标本兼治落实施政承诺

2020-01-20

卢伟国博士 立法会议员(工程界)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

外围经济充满变量,社会事件仍未平息,本港基层市民的生活压力有增无减,经民联早前向特区政府提交一系列纾困建议。我们乐意见到,行政长官在1月14日公布推出新一轮民生纾困措施,10项措施总额涉及约100亿元,包括采纳经民联关于放宽两元乘车优惠津贴至60岁人士、为轮候公屋的一些合资格人士提供现金津贴等,预料可惠及过百万名基层市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落实,亦期待立法会从速审议,让市民早日受惠。

重建旧屋h好处多

在上述民生纾困措施中,有三项涉及市民的住屋问题,包括为轮候公屋超过三年的合资格住户提供现金津贴、研究针对「茤苤v推行租务管制的可行方案,以及进一步增加过渡性房屋,均属于短期的治标措施。事实上,经民联曾经向特区政府提出有效增加公营房屋的建议,例如研究开发边缘绿化地带兴建公屋,又例如重建19条高龄公屋屋h。我和经民联朋友曾实地考察一些建议重建的老旧屋h,运输及房屋局陈帆局长也曾应邀一同考察。然而,行政长官于今年《施政报告》第17段中表示,对于重建旧屋h的建议「原则上并无异议,但实行上述建议会在短期内减少可供编配的公屋单位数目」。所以,本人在日前立法会举行的行政长官答问会上,询问为什么政府仍未积极考虑重建这些高龄公共屋h,而有关在边缘绿化带建公屋的研究,何时才会重启?特首表示,当局现时正按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多管齐下去推行,也认同重建旧屋h有很多好处,问题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去重建以达至效益。我随即指出,经民联建议重建的旧屋h根本是在现时政府的公共屋h建设计划以外,并不会拖慢现时的兴建;而且如果能够增加地积比率,除了可以原区安置居民,亦可以供应更多新单位给轮候市民,这是多赢的做法,促请政府在这方面慎重考虑。

同样重要的是,在目前相当不利的政治环境下,究竟特首如何才能落实今年《施政报告》里提及的各项政策承诺呢?单是这次行政长官答问大会已显得极不正常,很多建制派议员希望能够提问实质的问题,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反对派议员捣乱和干扰。行政长官坦承这个也是她近日非常担忧的问题,因为立法会有它的宪制功能,包括审批由政府提出的条例草案、通过《财政预算案》、透过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进行工务工程和其他需要动用政府开支的项目。可是,本年度立法会在去年10月复会之后,因为非建制派议员肆意阻挠,形成了接近瘫痪立法会和它其下委员会的极端恶劣情况。

工程拨款影响市民福祉

另外一个令本人和工程业界十分担心的,当然是工务工程拨款。上一立法年度工务小组通过审议提交的工程建议共1,402亿元,但财委会未及批款的,超过700亿元。今年度财委会复会以来,只批准了其中约337亿元,其余仍有待处理。工务小组本立法年度运作至1月15日为止,共举行了8次审议工程项目的会议,通过了9个议程项目,共需拨款约207亿元,仍有待财委会正式通过拨款。工程建造界整体工作量不足,情况越来越严峻!行政长官指出,当局会尽最大的努力,提交项目供讨论、出席议会回答议员提问、提交补充资料回应议员的关注,但最终审批权是在立法会。

我相信广大市民都同意,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让议会能够早日恢复正常运作,争取在未来六个多月的时间、即本届立法会会期结束前,为市民谋福祉,多做实事。特区政府须标本兼治,尽快切实恢复社会秩序,重新聚焦发展经济,才可以进一步「撑企业,保就业,惠民生」,落实各项施政承诺。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