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乐士
罗杰斯(Benedict Rogers)和罗斯(Kenneth Roth)颇有共同之处。罗杰斯是与英国执政保守党有联系的低级政府官员,于2017年在伦敦创立智库「香港观察」专门挑剔香港政府。罗斯曾经是一名检控官,现在是「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的执行董事。「人权观察」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它打茷P进人权的旗号,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实质是在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效力。
他们都被拒入境香港,二人也不时对香港事务发布一些似是而非、以偏概全的失实言论。但凡有一丝机会能拿来诋毁中国,他们绝不放过。
不过,罗杰斯思想偏执、不可理喻、喜欢撩是斗非,真的不愧为政治新手。而罗斯的手段虽然同等的卑劣,但他毕竟经验丰富,行事较为谨慎。
例如在1 月11日,香港警察在英国驻香港领事馆外拘捕了一名涉嫌刑事毁坏的示威者,罗杰斯立刻指控警察做法不当。虽然警方解释他们只是接获领事馆报案后才采取相应执法行动,罗杰斯却指警方的行动「令人极度担忧」,他并敦促英国政府发表紧急声明,以「捍卫和平示威、领土主权和外交礼节不受侵扰」。
散播虚假消息失实言论
在1月14日,英国外交部确实发表了声明,但并非罗杰斯要求的版本。声明证实领事馆确实通知香港警方有人可能在领事馆门外干犯刑事罪行,因此警方采取行动拘捕一名涉案人士。声明澄清事实,指出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事馆门外没有任何特殊地位,意味茤諿椰瘗呇X乎法律。
罗杰斯被揭发散播虚假消息,但他没有因此致歉。相比之下,精明的罗斯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然而他却善于歪曲事实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人权观察」最新发表的报告充斥荌w对香港的失实言论。它夸大了参与示威和集会的游行人数,而即使警方批准了数百次的游行和集会活动,它还是坚称香港的集会自由受到削弱,对示威中的暴力事件轻描淡写更是不在话下。香港有必要和177个司法管辖区建立逃犯引渡机制,报告却无视这一点。此外,它亦绝口不提反对派之前否决特区政府提出的普选建议、扼杀了香港的民主进程。虽然报告的内容尽是偏执言论,但却可令美国国务院一众反华分子眉飞色舞。
事实上,早在2014年5月就有一封公开信谴责「人权观察」组织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现在外界不难明白了,而且,那封信的落款上有100多人签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Adolfo Perez Esquivel)以及梅里德·科雷根(Mairead Corrigan),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斯蓬内克(Hans von Sponek),以及前联合国有关被佔巴勒斯坦领土人权状况的特别报告员福尔克(Richard Falk)。而且,美国推行以外交、法律与合作来制定外交政策的「对外政策机构」(Just Foreign Policy)前政策主任纳曼(Robert Naiman)也认可此说。纳曼主任更揭露了「人权观察」深受美国外交政策影响。
2017年特区政府拒绝罗杰斯进入香港,他对此发出咆哮。可是,基本法第12条和第154条都规定,外国人并不拥有进入香港的的绝对权利。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罗杰斯到底有没有蓄意干涉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干扰香港司法独立,这一点他自己心知肚明。
就算在英国,内政部也清楚表明允准外国人入境是一种「恩准」。2015 年,当时的内政大臣文翠珊就曾经指出:如果英国政府认为若有人因其言行、信仰、性格及其背景,或者其他原因有损公众利益,就会不予批准入境。事实上,被英国拒之门外的名人不乏其人,包括美国拳击手泰森、前泰国总理他信、荷兰自由党党魁怀尔德斯(Geert Wilders)、美国清真寺牧师法拉堪、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韩国宗教领袖文鲜明,以及告密者斯诺登。
入境事务属中国内政
罗斯很想到香港发布其人权报告。然而,美国通过不利香港的法案后,中国政府宣布制裁某些反华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当中包括「人权观察」; 罗斯应早就料到自己会被拒入境,但他仍然飞抵香港,明显就是捞取政治资本的表演。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所言,批准外国人进入中国是主权内的事务。大量证据证明「人权观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反华激进人士,鼓励他们参与激进暴力犯罪行为、煽动各种「港独」行动」。罗斯在港入境未遂,便在数日之后于纽约发表报告,其中有关香港的不实报告足以证实耿爽所言不虚。
美国也常常因某些外国人会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而拒绝其入境。那些遭到美国拒绝的人有南非的曼德拉(Nelson Mandela),阿根廷的球星马拉多纳,英国歌手乔治男孩,爱尔兰的杰瑞·亚当斯。最近,国际刑事法院调查员也因针对美国军方被控战争罪行进行调查而被拒绝入境。
美国政府、其代理人和盟友继续不断谎报香港实情、教唆人破坏社会秩序,真正关心香港的人必须准备好与之针锋相对,只要他们一露头,就立即将其虚伪面孔公之于众。
(注:作者为前刑事检控专员。本文的英文版原文刊登于《中国日报香港版》评论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