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隆 「就是敢言」副主席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穆迪(Moody's),20日将香港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a2下调为Aa3,理由是香港经历多月的「反修例风波」,反映香港的制度缺陷,大概意指「一国两制」。但同样具有权威性的惠誉(Fitch)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香港未来,笔者不禁好奇,到底谁更专业?谁又更接近真实的香港?
惠誉亚太区主权评级主管史瓦齐(Stephen Schwartz)昨日在一个场合表示,不会评论其他机构下调香港评级的举措。但他认为香港今年经济审慎乐观,虽然本地社会事件仍未完,但政府已逐步采取措施来处理社会事件,也支持经济,加上中美关系缓和,贸易协议有首阶段成果,这些利好因素可支持香港今年经济继续取得增长,只是增幅可能较温和,且要视乎社会气氛的变化。
同样的一个香港时局,穆迪的看法却明显悲观,到底为何?笔者好奇地看了他的评级报告:「港府对过去9个月的社会风波缺乏切实计划来应对民众的政治诉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一些机构制度上的缺陷。」
笔者不禁怀疑,总部设于纽约的穆迪或者不能完全掌握香港的时局,所以才会得出见木不见林的偏颇结论。我们先看看特区政府的回应,署理行政长官张建宗回应说,穆迪只是从管治角度看,忽略香港的制度优势。张建宗批评穆迪忽略了香港是好客之都,营商环境吸引,而且坚守「一国两制」,亦是自由的经济体,直言穆迪做法不公平,亦不正确,对此表示遗憾。
无疑,过去9个月香港面临回归以来最大的挑战,修例风波波及政治、经济、民生等各个层面,但特区政府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下,努力解决问题。国际社会也应该看到,过去数个月的社会事件并无影响香港核心竞争力,包括资金﹑货物﹑资讯﹑人才自由进出并未受到丝毫影响。政府也努力解决问题,无论是止暴制乱,或是回应民生诉求、振兴经济措施等,都看得到整个政府团队的努力,特首林郑月娥昨日更亲率庞大代表团,出席瑞士达沃斯论坛,向国际社会展示香港的投资机会,相信效果将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也看得到中央政府恪守「一国两制」,在「一国」的政策下提供粤港澳大湾区及经济发展新空间。但对于香港内部的政治争论、社会治安问题,并没有干预,这正正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现信守「一国两制」的胸襟与自信,体现香港的制度优势。
经济发展总会有周期性的起伏,但作为一个评级机构,笔者以为持平、宏观、专业的眼光来发表意见至为重要、也才至为权威性。无视一个地方的制度优势,而只茞援韝@场社会风波来做出主观判决,这种「见木不见林」的片面意见,是否够「权威」,是否够「专业」,实在值得商榷。
笔者认同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媒体上回应穆迪投资评级的观点,李小加坦言对这种评级各机构「各有各做」,但指出穆迪评级下调只是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社会风波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但香港市场从结构上而言一向非常具有韧性,过去也曾遭受多次挑战,但终将走过这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