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餐馆一屋缅甸夥计 共度时艰亲如家人
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民族街,有一间「金螃蟹」餐馆,除女老板沙淑卿为中国人外,从后厨的厨师、打荷到前^的侍应、传菜员,均为缅甸籍员工。来自缅甸的螃蟹等食材、来自缅甸的厨师烹调的独具风味的菜肴、来自缅甸的侍应提供的服务,独具异域风情,令一众食客大快朵颐之余,虽未踏入缅甸,已领略异国风味与异国情调。■香港文汇报记者 丁树勇云南瑞丽报道
客人不知道的是,「金螃蟹」的中国老板与缅籍员工相互尊敬、和睦相处,早已成为了「异国一家人」。在餐馆打工时间最长的毛登,追随老板已19年;在此工作最短的员工也有四、五年。
凑仔无暇奔波 云南开菜馆
「金螃蟹」餐馆老板沙淑卿早年奔波缅甸多地,专营螃蟹等海产生意,大批来自印度洋的海产经其手由瑞丽口岸进口,销往中国内地多个城市。2005年,已是3个孩子母亲的沙淑卿,深感长年在外奔波,无暇照料孩子,毅然放下海产生意,在瑞丽民族街租下两间舖面房,一边开起餐馆、一边照料孩子长大。
或许是长年在缅甸各地做生意,心中始终难舍缅甸情结,沙淑卿的餐馆所用员工,从厨师到服务员乃至打荷工,一直以来全部僱用缅甸籍人士,多年来老板员工关系和睦、亲如一家,也成就了餐馆生意节节攀升。
转眼19年 小伙变大哥
时近中午,餐馆接到电话订单,毛登接过后厨烹好并打包的食物,骑上电自行车开始送餐。在瑞丽生活多年,毛登对这座边城大街小巷的了解,犹如自己掌心的纹路,早已熟谙于心。
毛登来自遥远的缅强镇,2001年起已跟随沙老板,最初贩运来自印度洋的螃蟹等海产,毛登主要负责押运海产由缅甸入中国海关后,分级分拣、分装打包发往各地。看中毛登的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沙淑卿在瑞丽开餐馆时,留下了孤身一人的毛登,由餐馆装修开业起,一直在店里工作,由20多岁的小夥计到如今已40出头,成为一众缅籍员工的老大哥。
老大哥当然有老大哥的样儿,毛登把厨师、点单员、传菜员乃至打荷工各岗位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员工有心事也会与他说说、互相间有了小摩擦也会请他调解。而更重要的是,性格稍显内向的毛登更多地身体力行,为年轻员工做出了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榜样。
员工预支人工 「帮得就相信他」
自从由缅甸老家返回,搭西有了一些变化: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来到厨房清理卫生、切菜备料,中午时分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不停忙碌,却没有一句怨言;平时烹调也更用心,还不断翻新菜品。2014年,已在缅甸做厨师的搭西应聘来到「金螃蟹」,他做得一手颇具缅甸风味的好菜,香辣螃蟹、柠檬酸辣鱼很受客人欢迎。
正当搭西愉快地在瑞丽工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几乎击倒了他:远在家乡的母亲突发重病,被送进了医院,急等医疗费救命。按月将薪酬寄回家、平时并无积蓄的搭西虽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沙老板得知情况后,预支200万缅元(约1.06万港元),让搭西赶回老家照顾母亲。一个月后,母亲病情缓解,搭西回到了「金螃蟹」;数月后,搭西母亲后续治疗需要,又向沙老板预支了100万缅元(约5,300港元)。
沙老板并不担心搭西一去不返,她认为:既然帮助他,就要相信他!其实,搭西把老板对自己的帮助一直记在心里:如果不是老板出手相助,自己只有回老家借高利贷为母亲治病,而利滚利的高利贷,将成为自己沉重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