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骏 中学教师 青年民建联副主席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新闻上看到不少市民新年后都争先恐后地抢购物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口罩。疫情当前,有商户「发国难财」将一个普通外科口罩炒至十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同时也有餐厅、学校免费分派口罩给长者和弱势社群。但在新闻中不难发现,每次口罩派完之际,市民怨声载道,矛头直指政府在疫情当前,不但没有积极引进口罩生产线解决口罩荒问题,对于市面高价售卖口罩的情况视若无睹。
太平盛世之际,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高挂「小政府大市场」的旗帜,信奉自由经济,物价上升下跌全赖市场无形的力量。但到了疫情扩散时期,人心惶惶,口罩一方面面对茈球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让价格自由浮动,就难免令人慨叹贫者愈贫,连买口罩保障健康都变得奢侈。内地早前就有天津某一药房的口罩以12元进货但以120元高价售出,最后被相关部门罚款300万元。笔者认为在此等疫情下,政府理应出手,利用紧急法立法管制口罩及其他消毒必需品的价格,管制商户囤积居奇,甚至将全城口罩统购并由政府统一根据身份证派发,令市民不再需要熬夜排队轮候购买口罩。
政府现时在本地只有罗湖惩教所一条口罩生产线,即使24小时分三更不间断生产口罩,也只能期望每月生产250万个,对于全港700万人的需求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政府更指因「不应造成竞争」,口罩生产除了供给医疗部门外,只会供应予食环署的合约清洁工人,对于整个社会口罩荒完全起不了作用。特区政府在这个全球口罩不足时期,与其去信中央政府求助,何不从即将成立100亿元的防疫抗疫基金中动用部分资金推动本地增加口罩生产线呢?
说到底,特区政府迎战疫情,不但需要急市民所急,更应该大刀阔斧地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经济原则,采取主动积极的措施以及立法,稳定口罩供应,稳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