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伦 云浮市青联委员
香港在2019年经历一连串的社会动荡,市民消费信心跌至近十年新低,企业元气大伤。各人盼望鼠年将会迎来新气象之际,新冠肺炎却在全球肆虐,令不少香港企业大失预算。在客户和订单激减的情况下,可预计结业潮会来得更急更猛。企业为了生存只好要求员工减薪或放无薪假,但员工却因此而有所怨言,为了平衡僱佣双方长远利益及发展,应考虑革新常规上班模式,推行家居工作。
家居工作成为常规上班模式是否可行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要让所有人留在家中工作是不现实的想法,尤其是零售、建筑等行业。根据香港统计处的资料,超过23%就业人口的职业属于经理、行政级人员及文书支援人员,撇开少部分人需要处理机密文件,粗略估计仍有超过80万人有条件采用家居工作。笔者认为有关安排能对企业、市民及社会同时带来好处。
对企业而言,推行家居工作可减少其营运成本。香港是全球租金最高的地方,办公室租金佔了中小企总营运成本的三成甚至更多。家居工作模式能促使企业租用较小的办公室,减少开支,使企业有更大机会在经济下行周期存活。此外,这种工作模式令员工的上班时间变得弹性,僱主要是容许员工成为Slash族(弹性就业青年),更可以借此与他们商讨减少福利,使资源运用更具效益。
对市民而言,他们的生活质素将会大幅提升。虽然香港面积不大,可是不少人需要花上两小时以上来回住所与办公室,每天如同「沙甸鱼」般挤在狭小的车厢内使人身心俱疲。家居工作可以省却市民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和压力,令他们有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要是上述提及的Slash族被社会接受,市场上的特约工作(freelance)定必会快速增长,市民可以善用他们的能力从事不同工作,提高收入。
对社会而言,最大的好处必然是减低公共交通工具运输压力。有报道指,2015年地铁荃湾线载客率已经超过100%,香港各条主要干道在上下班高峰期均会出现长长的车龙。家居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出门的人数,纾缓香港长年无法解决的交通问题。此外,公共交通工具载客量减少能避免传染病爆发的风险,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总的来说,推行家居工作模式是一个三赢的方案,值得企业考虑。倘若特区政府能增加资源,协助中小企做好内联网建设,相信家居工作模式将会变得更有可能实现,使香港成为领先全球的科技应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