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文汇报 > 文汇论坛 > 正文

抗疫症 撑经济 保就业 惠民生

2020-02-20

卢伟国 博士 立法会议员(工程界)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抗疫症急如救火,特区政府必须凝聚社会各界全城抗疫,应对措施不能「慢三拍」,而应议而即决,决而即行。由于今次疫情殃及全民,政府的抗疫措施更必须站在全民的高度考虑,再加大抗疫措施力度。不少市民和企业都反映根本买不到急需的防疫物资,政府更要尽全力在全球搜购口罩、保护衣物等各种防疫物资,透过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稳定社会民心。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疫情严重冲击本港各行各业,就业市场亦受拖累,不少社会人士都估计此次疫情的实质影响有机会高于「沙士」。特区政府更应拿出「特事特办」的决心和承担,设法扶助业界渡过难关,保住广大市民的生计和饭碗。就如何「抗疫症、撑经济、保就业、惠民生」,经民联几位领导成员再度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见面,提交了对《财政预算案》的补充建议,有全港性的,也有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层所需。

协助业界渡过难关

全港最新的失业率上升至3.4%,当中建造业界上升至5.7%,是失业率相当高的行业。实际上,近几年立法会在拉布之下,工务工程款额的批拨相当缓慢,到过去大半年的社会动乱,加上如今疫情的影响,可谓雪上加霜,建造业界正面临「工作链断裂、供应链断裂、资金链断裂」三大营运风险。本人早前联同立法会地产及建造界议员石礼谦以及业界团体代表,多番约晤发展局及相关署方的官员,反映工程及建造业界所受疫情的影响,强烈促请当局协助业界渡过难关。

目前政府很多部门的僱员因应疫情而在家工作,对工程建造方面的各项批核程序,例如开工纸、图则及入伙纸等造成影响,令工程未能如期进行。因此业界希望当局在抗疫及业界运作之间取得适当平衡,理顺现时审批程序的安排。局方和相关署方的回应是积极和正面的,但仍需要尽快推出配套措施。我也呼吁,如果政府对于工作链、供应链、资金链有所援手的话,私人的项目应该考虑和效法,尽量作出类似的弹性安排,大家共度时艰。

期待预算案惠民解困

在目前的疫情之下,我们既要齐心合力抵抗病毒,同时不能让香港所有活动都停摆,假如是这样停摆的话,「不病死也会饿死」。这个问题不单是工程界,也是整个香港的问题。

当然,不同的业界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的支援都不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前宣布成立防疫抗疫基金,由当初100亿元一再加码至280亿元,并推出21项抗疫措施,包括向建造业、旅游业、饮食业、零售业提供一次性资助等。经民联对280亿元的紧急拨款十分支持。但很多其他业界,未必在行政长官宣布的21项支援措施所涵盖的范畴内,但疫情的影响实际上涉及每一个香港人,政府如何运用储备,令到在抗疫期间每一位市民都获得关怀,经民联是相当关注的,期待下星期公布的《财政预算案》,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些消息,能让市民知道,令市民安心。

由于疫情的问题,大家都有共识,希望最紧急的事情得到处理,而很多工务工程已有相当大的延误,我和工程业界都心急如焚。在抗疫的大前提下,如何加以理顺,也大费周章。我也在此呼吁,由于立法会工务小组和财委会可以开会的时间大受限制,不同党派议员更应放下成见,尽快审批各项拨款,而不希望这几年越演越烈的拉布持续下去,否则受害的就是全港市民。

特区政府必须凝聚社会各界齐心抗疫,并紧急运用资源抵抗疫症,支持受影响的业界度过艰难时期!

读文汇报PDF版面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