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敏康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
「民主思路」(Path of Democracy)由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大律师于2015年6月8日成立,是一家走温和民主中间道路的智库。显然,「『一国两制』指数」是其招牌项目之一,也因为其立场相对中立客观,其发布的资讯也相对可靠。
日前,「民主思路」公布新一轮「『一国两制』指数」,结果是港人对「一国两制」的评分从去年6月的6.23分,下滑至12月的5.7分,创指数发布以来新低。不过调查也发现,仍有逾7成受访港人支持在2047年后延续「一国两制」。
这显示:港人对「一国两制」落实有疑虑,一些人对「一国两制」有误解。
评分下降与修例风波有关
这个调查结果显示了港人对「一国两制」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受访者对「一国两制」缺乏信心而导致评分下降;另一方面,大多数受访者又希望「一国两制」在2047年后继续,好像「一国两制」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然受访者对「一国两制」没有好感,为什么又希望延续呢?这种矛盾心态,也许就是一些港人的真实写照:得了好处却要倒打一耙。
尽管如此,笔者对这个调查结果是有疑问的。首先,不清楚这些受访者是谁和持什么立场?其次,也不清楚访问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都没见报道。
但是,笔者注意到了两个细节;第一是「民主思路」委讬中大亚太研究所在去年6月、8月和12月进行的电话访问;第二是以随机抽样方式用电话访问了1,000名18岁以上的香港市民。其实,调查结果的玄机也就出现在这里。
去年6月、8月和12月,是反修例事件从发生到越演越烈的时候,是反特区政府、甚至反中央政府成为当时反对派主基调的时候,在这种氛围下访问港人对「一国两制」的看法,出现高的评分才会令人感到意外。难怪连「民主思路」联席召集人潘学智也表示,香港积压了很多管治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在修例风波下,港人忧虑被移交内地的恐慌爆发,因此对于评分下跌并不意外。再则,1000名18岁以上的香港受访者也可能是个问题。众所周知,香港多数人对电话访问反感冷漠,乐意接受电话采访的应该不外乎两种人士:特别赞同或特别反对「一国两制」人士,中间人士或漠不关心者估计一接电话就要挂掉了。因此,在当时氛围下出现评分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反对派有意误导抹黑「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指数」下降,说明不少港人对「一国两制」产生负面看法。问题是这种负面看法是否有根据?是否有误导成分?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话题。「一国两制」是为香港好,恐怕许多港人至今仍然没有认识到,不然,他们不会跟茪牊麍V蹋「一国两制」。在「一国」的前提下保持「两制」,其实是给港人吃了很大一颗定心丸,给了港人许多保障和支持。香港回归23年,港人持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是「两制」成功的最好证明。但是,总有一些港人始终摆不正「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将「两制」无限放大,用「两制」抵抗「一国」,搞「港独」、搞恐怖活动、搞「揽炒」。这样搞下去,必然令「一国两制」走样。如果不及时扭转,则2047年后是否继续实行「一国两制」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了。
港人对「一国两制」缺乏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与那些反对派议员和学者的误导和抹黑有关。日前,接送「钻石公主号」船上港人到东京羽田机场的旅游巴,因为贴上了用简体字写出的「走,咱们回家」横幅,引来了学者沈旭晖的批评。在旅游巴上贴一幅简体字的「走,咱们回家」,本来属于十分温馨的话,到了沈先生的嘴里,却变成了损害「两制」和港府放弃权限的严重问题。学者如此解读「一国两制」,一般港人难免要被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