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渊沧博士
因应新冠肺炎疫情,香港特区政府已经紧急拨款300亿元抗疫,这300亿元是针对疫情的紧急拨款。除此之外,新的财政预算案也应该为疫后经济复甦提供支援。
一谈起疫后经济振兴方案,相信人人都马上想起旅游、零售、饮食业,一定有人大声建议拨款推动旅游业、零售业、饮食业。不少政治团体都呼吁特区政府全面派钱,我也曾经建议全民分发消费券,但是必须亲自排队领取(除了卧病在床者可豁免),亲自排队领取可以排除相当多比较有钱的人领取,亲自排队也可以让社区组织发动义工为民服务。
不过,另一个更深层次应该考虑的问题是香港是不是过度依赖旅游、零售、饮食业?实际上去年的社会动乱已经为旅游、零售、饮食业带来巨大的打击,已足以让人深思香港的发展方向,香港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也过度依赖单一的旅客来源。因此,新的财政预算案是应该设法推动香港的经济多元化。
就算没有去年的社会动乱及目前的新冠疫情,香港过度依赖内地旅客的经济结构也会面临困境。理由是目前内地旅客到香港来的主要目的是购物,购物的目的是省钱。香港是免税港,到香港购物付出的钱较少。但是,内地正在不断地开放,全面减免关税及各种各样的税与收费,长远而言,内地居民多会在自己所住的城市购物,不一定有兴趣来香港购物。到那个时候,香港唯一能吸引内地居民前来采购的理由就是品质,正如香港的中秋月饼,大量内地旅客、水货客都在香港买月饼,奶粉的情况也如此,这些海外品牌的奶粉也成功地制造品质优良的形象。
这说明「香港制造」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这一次为了解决疫情而引起的「口罩慌」,香港特区政府破天荒地资助本地厂家在香港生产口罩,这项资助是列在300亿元的紧急拨款支持本地厂商发展仪器工业、护肤化妆品工业。基本上,仪器、化妆、护肤品的质量要求最高,香港也能够以品质和售价而成功佔有一定的市场,如果能得到政府一定的财政支持,或是税务支持,也许真能有所突破。
高科技也肯定是香港有条件发挥的一环。特别是生物科技,新加坡已经很成功地把生物科技发展成巨大的行业,成为新加坡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新加坡能,香港也一定能,新加坡发展生物科技的途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税务优惠及政府的直接投资。